昨天本报记者西湖景区目击旅游文明细节——
美丽的行为也是风景
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前日公布了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昨天,本报记者在黄金周里对杭州西湖景区的游客文明程度进行了一番调查。
“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踩踏绿地……”曾经,为这些小孩都知道的文明行为,志愿者每年都要喊破嗓子。可西湖景区工作人员昨天对记者说,今年十一,游客文明程度有好转。
给孩子做榜样,做个文明游客
昨天中午11时,花港观鱼小南湖码头上的游客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队,志愿者朱鸿一边利索地帮游客穿着救生衣,一边提醒着游湖的安全事项。
花港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冯刚悄悄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工作人员要求穿救生衣,游客往往不愿意,有的还掉头就走,说要穿救生衣就不乘船。”
上海游客王女士一家4口来游西湖,她说,“看志愿者们这么辛苦,就想,做文明游客,给孩子做个榜样。”
杭州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朱鸿说:“现在的游客都挺配合我们的。以前,有的游客踩踏草坪,我们想请他走游步道时,还会被骂‘多管闲事’,这几天,游客都会立马跑出草地,还一叠声地说对不起呢!”
花港码头
游客自觉排出“S”队型
虽然很累,可是志愿者们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发现,游客们都进步良多。
“今年五一的时候,苏堤花港码头乱成了一锅粥。”冯刚说,“你看这儿排队的围栏,当时根本没人愿意排队,两三个团队来了,就一窝蜂地往船上挤,非常不安全。”
可昨天记者看到的却是井井有条的景象。队伍从围栏里开始,直到围栏不够长了,延伸在码头外面的空地上,人多的时候,弯成个“S”型,队伍秩序很好。
“今年十一,仅仅花港一处,我们就安排了30余位志愿者。”杭州西湖志愿者服务总队工作人员刘洁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可没想到和五一相比,秩序好了很多,我们也可以省些力气了。”
山东游客
临时客串志愿者
有趣的是,几位来自山东的游客还自觉延迟了登船时间,向志愿队队长朱李讨来了志愿者的黄色背心,当上了“临时志愿者”。
“临时志愿者”老李说:“杭州的风景真是太美了!而西湖的美应该是柔美恬静的,如果这美因为我们的到来,或者因为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而减色三分,就令人遗憾了。”
第一次来杭州的老李问清楚了公厕的位置,就穿着黄背心,戴着红帽子,开始在花港东门当起了义务导游:“往前走,向右拐,就到了。”
不文明镜头——
百年柳树成摄影道具
在苏堤中段,也有一条游客们自发排的队伍,可这支队伍就不怎么光荣了。“这可是百年柳树啊!我也上去拍一张。”一位游客兴奋地加入了拍摄队伍。游客们排着队往树枝上爬,简直把树杈当成双人椅,又像是把老柳树当成了摄影棚里的道具。
在平湖秋月,记者还看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爬在林风眠和蔡元培雕塑头上拍照的小孩子;有游客在白堤上野餐后留下一地垃圾……
慕才亭成了摸财亭
昨天下午2时,西湖边的慕才亭旁像是开集市一样热闹,三四个旅游团的30几位游客们“包围”着整个亭子,每人手中拿着一些1元和5角的硬币在不停的拍打着墓冢,使劲一拍,硬币被吸在了上面。一些游客还开心地说“你看你看,我又吸住了,看来今年我有好运道了。”在一旁的保安不停地劝说游客:“请大家不要这样!”嗓子都喊哑了,却没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