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昨天是西湖书市最后一天。下午,很多人都赶到书市特地来淘便宜书。他们对着“特价1折起”、“10元1斤”等字样津津乐道。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另一种声音:不少杭州市民对西湖书市的要求还挺高的,他们不愿意让“西湖书市”简单地变成“特价书卖场”。
虽然从门票优惠到图书特价,本届西湖书市都做足了功夫,但这些似乎不够吸引人。
昨天下午,据主办方统计,本次书市共吸引了近8万人次——这与去年的30万人次相比,本届西湖书市显然没有在这个“十·一”黄金周里,制造出文化热点。
面对特地把时间提前到国庆长假期间的西湖书市,对读者的吸引力为什么越来越小了?
书市的特点不该是“特价”
杭州市新华书店的展位上,摆的都是上榜的畅销书,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参展商都把最好的图书带来了。
记者在书市看到,一直以人文图书见长的几家上海书店和出版社,这次来西湖书市,却变成了“甩卖特价、清仓图书”的书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展位前,记者甚至没有找着该社眼下正在大卖中的易中天《品三国》。
“这样一来,西湖书市给人的感觉就比较不好。大家会觉得,这个书市就是搞搞特价、清仓图书而已。以后,一些有品质的出版社和书店就不愿意来了。”杭州一位经营人文类图书的书店经营者对“西湖书市”这个品牌不无担忧。
记者发现,很多来逛书市的读者其实并不只为“特价”。他们往往更喜欢逗留在最新、最热的图书展位前,最终愿意买单的书也大多是些口碑好的热门图书。而那些打着“三折起”的特价礼品书展位,却是门庭冷落。
面对这些超低折扣诱惑,许多读者表示,他们买书更关注品质,“逛完了这次书市后,我还是更愿意去逛书店,这里的图书品质太参差不齐了”。
书市的吸引力比不上书店
由于人流量骤降等原因,此次来参加书市的书商收益普遍不太好。有的展位一天销售额只有几百元。枫林晚书店经理朱升华告诉记者,他们前三天的营业额只有三四千元。
与西湖书市的“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国庆期间,杭州的书店人气指数却很高。杭州各家新华书店、博库书城以及一些民营书店几乎天天门庭若市,营业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不少书店的增幅超过了50%。
分析原因,朱升华说:“书市上,我们只展出了千余个品种的图书,但我的书店里,却有3万个品种的图书,很多老读者还是愿意去书店买。”
在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一位大学生对记者说:“现在,买书是件很方便的事,未必要去凑书市的热闹,除非一些知名出版社来参展,书市才会对我有些吸引力多。”
杭州晓风书屋和枫林晚书店在国庆期间,针对非会员读者都推出了8折优惠。读者只要算一笔账就明白了:同样是打8折,去西湖书市要买5元钱门票,书店却是想进就进。这不,晓风书屋的生意不但没有受西湖书市的影响,反而营业额达到了平时的2倍。
书市的文化含量还不够高
“文化含量不够高”是很多读者在描述此次书市的共同感觉。
本届书市的活动虽然多,但大多数都是动漫馆举办的,与图书相关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就连通常书市上最常见的名人签名售书都严重“缩水”。
去年的西湖书市上,还有易中天、章含之、陆天明、叶辛以及歌星梁静茹等名人举行现场签售活动。可今年,有点知名度的作家只有曾炜一个。对此,读者蒋小姐失望地说:“缺乏有文化气息的活动的书市,不过是个卖场而已。”
据本届西湖书市承办方王小姐透露,本来,他们也希望多组织一些名家签售,但很多作家不愿在假期出席活动,“我们在三个月前就联络了易中天。但他表示,活动必须提前六个月预约。现在,他的档期早排满了”。
浙江少儿出版社社长陈纯跃也认为,西湖书市不应该只是卖书,而需要应该用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提高它的文化含量。他举例说,深圳的“读书月”活动很值得西湖书市借鉴,“(读书月上)读书竞赛、征文、换书等很多活动可以让读者找到读书的乐趣。他们搞的读书论坛也不错,请了不少著名作家,读者听听讲座可以增长不少知识,门票还是免费领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