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逐“梦”
祝龙光在寻“梦”的同时,开始从战略视角、精神层面不断思索浙闽赣皖红军的战斗史——
观点之一:红军在三衢大地的战斗史,实是一部“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历史。
从1934年9月到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浙西,其卓有成效的宣传文化,成了点燃衢属地区的革命烈火。1934年9月12日,先遣队抵达江山廿七都仙霞岭山区,在周村、东坑口、黄倚等地,红军写下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墙头标语,散发张贴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等宣传品。时至今日,“取消保甲制度”等标语仍清晰可见。9月13日下午,先遣队攻占了清湖镇,红军上门进行“上等人一扫光,下等人来相帮,贫苦百姓加入红军共产党”的通俗宣传。9月15日,先遣队在大陈张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在汪家一块木板壁上,写下了《中国共产党对白军士兵提出的抗日救国的六大纲领》。挥师常山后,仅芳村镇的墙上就有标语几十条,其中一条,其字体一字如一箩筐大,内容为:“白军弟兄们,加入红军抗日先遣队,到北方去,救家乡,救国难,最光荣!”1935年1月11日,方志敏、粟裕率领由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成的红十军团,途经开化,沿途书写“贫农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在横翠庙、钟楼上写下了“抗日救国”4个黑体字,在赤壁岭菩萨庙墙上书写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民族抗战最后胜利奋勇前进”的标语。
1935年至1937年,红军挺进师的革命宣传文化是仙霞岭山区的一道强劲的革命霞光。在江山廿七都等地,“上等人一扫光,中等人不要慌,下等人来相帮,苦怜男入我党”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深入民心;“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歌谣久唱不衰。在龙游县境,“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反对国民党抽丁拉夫”、“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红军替劳苦民众办事,是工农的军队”、“加入红军保卫中国”、“拥护苏维埃中央政府对日宣战”等标语醒然入目。在衢县,“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自己的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加入红军打倒帝国主义”、“欢迎贫苦工农加入红军”、“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欢迎白军士兵暴动”等标语四处存在。
与红军相关的地方歌谣创作也是主要表现。红军浴血三衢大地,一批歌谣应运而生。《工农红军好》、《报名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慰劳红军歌》、《红军纪律歌》、《红军歌》、《苏区红军歌》、《红色五月到了》和《红军谣》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几首。《战区民谣》是其中的一首,其通俗中的生动别有风味。“白军放马吃秧,红军替老百姓开荒”、“白军把粮食抢尽,红军替老百姓看病”、“白军断人食盐,红军分地分田”等几句对比,赞颂了红军遵纪爱民的事迹,揭露了白军作恶多端的罪行。《送郎当红军》则以对唱的形式,既表达了妻子“送郎当红军,坚决打敌人”的殷切期待,又抒发了丈夫“消灭反动派,回答妹的情”的壮志豪情。
观点之二:红军在三衢大地的战斗史,实是一部支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配合主力红军长征的斗争史。《试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江山的历史意义》中,作者写道:“首先,这支红军在江山境内的浴血奋战,创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主力红军的长征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其次,这支红军在江山境内的活动,唤醒了穷苦人民,撒下了革命种子。”“第三,这支红军在江山境内遵纪爱民,秋毫无犯,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信赖,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在《试论红军挺进师转战江山的历史功绩》一文中,作者认为,红军挺进师在江山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建立了中共江(山)浦(城)县委;开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争取了各方力量的支持。在《试论红军在衢属地区活动的意义浅析》一文中,作者写道:红军在衢属地区的活动,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而且,从战略上极大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要让红军精神激励后人!为此,一个更大的“梦想”在祝龙光脑海中萌生:写作关于三衢红军血战史的书!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祝龙光先后主持编撰了《红军纵横浙西》、《曙光映照仙霞岭》、《中共江山党史》等;参与编写了《悠悠江山情》、《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浙江·江山)》等;出版专著《仙霞翠竹》、《巍巍虎山迎黎明》等。弹指间70年已过去,中国工农红军在衢属地区的活动,也早已被载入史册。有了祝龙光的这些成果,能更好地把红军将士彪炳千古的勋业,作为一种宝贵财富,传承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