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丽水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丽水通济堰被破坏强建工业园区

www.zjol.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1:33:1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已有1500年历史的通济堰,是我国现存保护原貌最好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体系工程,至今还灌溉着数万亩良田造福于黎民百姓。可是,当地政府却要在通济堰的文物保护区内中心地带,建一个占用3000亩耕地的工业开发园区。在发展经济的决心和区政府强有力的“说服沟通”面前,尽管专家们强烈反对,但工业园区最后还是“如愿”开建了。

  在待开发的通济堰碧湖工业园区现场,两条24米宽的道路垂直交叉出现在大片的农田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十分刺眼。道路还在向前伸延,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开膛破肚”似地将原有的耕地挖成一条深沟,工人们也在紧张地施工,眼前工地忙碌的场面与通济堰保护区内古朴、宁静的整体氛围形成了明显反差。

  然而,就在去年12月30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政府为纪念通济堰1500年举行的隆重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们还动情地表示:对这一我国现存保护原貌最好的、至今还灌溉着万亩良田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体系工程,要增强感恩意识。

  为什么在“感恩”的同时,通济堰却面临着一场“灾难”?近日,记者赶赴丽水对此事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深入调查。

  三年前一劫虽躲过遭破坏厄运终难逃

  正是因其流传于世的历史、文化、科学的价值,通济堰在1961年成为第一批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通济堰又以全部水利灌溉体系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统计,全国现在共有2352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9处是古代水利工程,其中有的水利工程以运输航运为主,有的则经过岁月的自然侵毁和人为的破坏已失去其原有的灌溉功能,只留下了坝头堰首。因此,完整保存古代水利灌溉体系概貌而且还在使用的通济堰才显得弥足珍贵,浙江省文物局已将其作为一个很有潜力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丽水市处在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市的平原很少。46平方公里的碧湖平原是当地面积最大的平原,其中4.2万亩的基本农田一直是丽水市的主要粮仓,由于通济堰数百条大小水渠遍布碧湖平原,因此通济堰水利灌溉体系的文物保护范围也就自然涵盖了整个碧湖平原。

  2003年,丽水市政府出台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整体规划,其中将碧湖平原规划成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全部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直接危及到通济堰的整体生存。2003年10月30日,本报曾以《通济堰告急》为题对此事予以披露。当时正值国家大力整顿各地滥建开发区现象,同时丽水市政府对保护通济堰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个碧湖平原工业园区的规划最终没有实施。

  丽水市在浙江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快速发展经济、搞工业开发区引资建厂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地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通济堰所灌溉的碧湖平原虽然躲过了市政府的开发,却又面临着被区政府占地建厂的厄运。2003年后,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开始着手碧湖平原工业园区开发的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工业园区占地从10多平方公里缩小到目前的1.98平方公里(占用耕地3000亩)。

  2006年9月中旬,记者在莲都区政府看到了这张1.98平方公里的《通济堰碧湖产业区块》规划图。工业园区处于通济堰文物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内有东、中两条干渠和众多的支渠、毛渠,14条24米至36米宽的园区道路将水渠遍布的农田分割成13块网状方格区。区政府有关人士介绍,占用的3000亩耕地是代置换用地,整个工业园区准备招商建40至50家工厂,主要是制鞋和机械加工企业。

 [1] [2] 下一页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记者 薛子进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洋快餐开进老房子 文保建筑商业化开发引来争议 2006-09-22
·龙游:百余业余文保员活跃乡村 2006-08-23
·永康“农村文保员”:农民的慧眼守望乡间老屋 2006-08-14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屡遭白蚁侵害 西泠印社大灭蚁 2006-07-08
·四百年古建筑哭泣 东阳文保点围墙塌后没钱修 2006-07-08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