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杨所长说,如果算上每家每户的菜园子和各地的蔬菜基地,现在国外蔬菜种子在浙江的种植面积占总量的比例还比较小。但富阳、台州、萧山等蔬菜基地在实行单品蔬菜的产业化种植时,选择的品种基本上是国外进口或者原产国外,特别是一些主营出口业务的蔬菜公司。
这种情况在国内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有媒体报道,在有“中国大菜园”之称的山东寿光,几十万亩蔬菜80%种的是“洋品种”。以色列、瑞士等30多家国外种子公司都在寿光建立了示范基地,每年通过寿光在中国销售超过6亿元的种子,种到了全国250万亩的菜园上。
本地蔬菜仍有风味优势
在“洋品种”进入国内种植的过程中,寿光本土的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看家品种逐渐被挤出市场。有蔬菜专家认为,浙江的一些地方蔬菜品种,同样面临逐渐被淘汰的境地。
“这是因为地方品种的适应性普遍比较差。”颜韶兵说,青莴笋是杭州的一个传统蔬菜品种,秋天种冬天收,生长时段非常稳定。但当人们想在其他季节也能吃到莴笋时,青莴笋便逐渐被其他品种的莴笋代替了。蔬菜消费还有地区局限,换个地方种就会没人买,比如杭州的本地菜心很受老杭州喜欢,可到了北方就没人吃了。
有些本地品种被洋品种替代后,现在逐渐找到了另一条出路,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比如国产白萝卜种子不用来种萝卜,而是发萝卜芽吃,一斤萝卜芽的收购价可以达到10元,比一斤萝卜的价钱贵出好多倍;此外,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西兰花苗的价格高达80元/斤;香
椿苗在浙江市场的售价要60元/斤。“因为本地种子便宜,发芽或发苗出售后依然比洋种子要便宜得多,这就形成了本地种子独特的竞争优势。”
外来种子致富本地农户
蔬菜种子的进出口,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农业交流的一部分。萧山种了韩国的白萝卜,越南却在种中国的水稻。据海关统计,到今年8月份,广西已经有2000吨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到越南。
据资料统计,到2004年,我国栽培的农作物约600种,其中有一半是从国外引进的。目前公认较好的红富士苹果、巨峰葡萄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品种的进入大大提高了国内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引种洋品种,在更大区域内也是生产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通过引进更好的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能力,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比如,土豆原产南美洲,然后传入俄罗斯等欧洲各国。由于土豆适合在土地贫瘠、干燥、夜间温度低、日照时间短的环境中生长,而且不需太多劳作,只要把小土豆放在坑里,培上土,浇浇水就可以等着收了,收成也明显比小麦和大麦高。引入土豆后,整个欧洲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
直到现在,土豆在俄罗斯还享有“第二面包”的美称,俄罗斯人几乎一年四季每顿饭都离不开土豆。据统计,俄罗斯每年人均土豆消费量为100公斤,几乎与粮食的消费量差不多。
一位经济界人士指出,洋品种的胡萝卜比本地胡萝卜亩产提高2.5倍,这不仅意味着单位土地的产出更高,也意味着用更少的人力投入就能得到与之前相同的产量。“这将可以使更多的务农人员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