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丁晓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该镇加入担保公司的40多家会员企业里,已经有27家加入了规模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的行列,而之前,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这个规模。
卢绍基说:“浙江全省由此增加的销售额、利税以及就业人数,已经大得无从统计。”
截至2005年底,浙江为中小企业展开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已经达到249家,累计担保总额517亿元。
周水虎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不会再为资金紧张而犯愁了。
“有形之手”助力
担保公司在浙江的快速推广,离不开浙江省各级政府部门“有形之手”的推动。
“从2000年开始,随着浙江省乡镇企业局增设中小企业局,政府职能开始转变,我们开始思考怎么做好中小企业服务,把政府的‘供应’和中小企业的‘需求’真正对接起来。”卢绍基表示,浙江中小企业局开始把工作的切入点落实到担保行业,开始出台一系列实质性措施来鼓励和规范行业的发展。
这个时候,杭州萧山由当地体制改革办公室牵头,会同财政局和经济发展局,在考察了大量的省内外担保机构的模式后,最终设计出一种“封闭式、会员制、非营利”的金融担保制度的雏形,后来又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加入反担保的环节,使整个制度更加完善。
自此,包括新街担保公司在内,浙江众多的担保公司开始成立,其担保形式大体可分为政策性、商业性和会员制三种。
为了鼓励担保公司的发展,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加以“呵护”,如直接出资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或参股商业性担保公司。
卢绍基介绍,浙江不少市县都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公司实行风险补偿。该省桐乡、慈溪、余杭等地陆续出台政策,按照当年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总额的2%给予补偿,不管所担保的贷款出不出风险。
萧山区政府也规定,每个镇成立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超过80万元,政府就奖励10万元风险基金;超过500万元,奖励30万元;超过1000万元,追加奖励30万元。
今年上半年,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浙江省82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杭州成立了长三角地区首个省级担保机构行业协会,以此增加在银行的信用,扩大在银行的贷款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