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往往在于它能提供哪一种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高楼、广场和“GDP”的高低。
今年,杭州首次将“生活品质”一词写进“十一五”规划,“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重点”,成为杭州未来五年的发展构想,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在杭州,代表生活品质的不仅仅是繁华和雍容,还有帮困和兼容。杭州市曾特别强调,生活品质的提升,是针对全体杭州人的,包括居民、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生活品质的提高,才是真正杭州人生活品质的提升。
>>>生活品质样本
破七难:家门口看变化
要说杭州这几年的变化,不能不提到背街小巷的改善工程。如果说33929、三口五路、五纵六路关注的是破解老百姓行路难的大题目,那么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关注的就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小环境。
工程从2004年就开始启动,到今年年底就全面完成了,受益单位超过10000个,直接受益的老百姓超过100万人。
杭州马塍路35号有两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居民楼,这里过去常闹水灾,今年6月,排水公司来了16名师傅,对这一带的污水管、雨水管进行彻底改造。看师傅们住在自行车棚里没日没夜地劳动,居民们常常去问寒问暖。有一天,切割工老吴不小心将自己的右脚割伤了,住在2幢的来大妈第二天就炖了一锅鸡汤给他送去。来大妈说:“你们是为我们来干活的,我们不照顾你们,谁照顾你们。”
杭州市破解“七大难”实行5年来,老百姓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变化,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济,有事能及时得到办理,有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助危困:六年救了一个家
今年夏天,杭州特困人员沈丽君陪着大学毕业的女儿与杭州市长寿教育集团签下劳动合同时,她又一次哭了:“我真的感谢政府,这不是空话和套话。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家就没有今天。”
2000年,沈丽君夫妻两人双双失业,丈夫后来又被确诊为尿毒症,女儿又面临高考,家里一团糟。就在这时,政府帮扶部门找到了她,因为他们家这种情况属于杭州“四级救助圈”里市一级的困难家庭。从那时起,他们一家就开始受到市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政策帮助、资金照顾、就业指导,丈夫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女儿顺利地上了大学。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地好了起来。
杭州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已有多年,“春风行动”也是年年劲吹,不少像沈丽君这样的困难群众都得到了救助。5年来,杭州共筹集帮扶救助资金1.54亿元,帮扶救助困难家庭4.58万户(次);全市下岗失业人数由高峰期2002年的19.7万人,下降至2005年末的6.09万人。今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降至3.23%,为多年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