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述:全国网媒开启和谐浙江之窗
·我被横店气质惊呆——网媒记者游"中国好莱坞"
·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 上万义乌商人主动学英语
·义乌是一座“金矿” 希望全世界都来发现义乌
·浙江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记者畅谈和谐浙江(三)
·浙江和谐之道值得借鉴 网媒记者谈和谐浙江(二)


·浙江省委外宣办
·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和谐发展看浙江 > 要闻 正文

科技创新破世界之最 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提前通车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21日 20:38: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展览馆

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展览馆

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展览馆

前往大桥工地现场

  浙江在线11月21日讯(徐晓峰/文 王坚颖/摄)  海风习习,吹得锦旗飞扬,一条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长龙一头扎进雾水蒙蒙的大海。今天上午,“和谐发展看浙江”采访团的记者们登上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而就在几天前,大桥最后一片50米箱梁架设成功,“世界第一架”提前画上句号,比原计划提前了466天。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50米箱梁采用梁上架梁的世界领先技术,前无古人,有着“世界第一架”的美誉。50米箱梁架设成功后,使得大桥南岸已有10公里的桥面初露雏形。

  中铁二局的700多名造桥人,用智慧和毅力在荒芜的芦苇滩上建起了占地300多亩的箱梁预制场。2004年12月26日,第一片50米箱梁顺利架设。150多天来建设者们经历了37℃度以上的高温,顶住了滴水成冰的严寒和雨雪,经受了“麦莎”、“云娜”等10多次台风的洗礼,创造了连续8个循环(每一循环35天)制梁32片的纪录,没有发生一片梁返工或报废的质量问题,安全、优质地完成了404片箱梁的预制施工,为梁上运架梁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创造了“世界第一架”的奇迹。

  三年前,杭州湾大桥建设工地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如今,喧闹的建筑大军渐渐散去,机械化钢铁洪流涌入工地。大桥建设者们用一项项自己琢磨出来的技术手段,破解着遇到的难题。

  据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宁波与嘉兴两市共投入资本金38.5亿元,总投算将达118亿元人民币。

  大桥北起嘉兴海盐,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带动宁波、嘉兴及周边地区杭州、绍兴、舟山、温州等地经济的发展。跨海大桥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兼顾杭州湾水文环境特点,结合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的心理因素,确定了大桥总体平面为S形曲线的布置原则。从侧面看,在南北航道的通航孔桥处各呈一拱形,具有起伏跌宕的立面造型。在南航道往南约1.7公里处,还有一个面积达1 .2万平方米的海中平台,在施工期间,该平台将作为海上作业人员生活基地以及海上救援、测量、通信、海事监控平台。大桥建成后,则是一个海中交通服务的救援平台,同时也将成为旅客休闲观光台。

  走在初具雏形的大桥上,工地负责人给记者们历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几项建设难度。大桥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中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预制吊装的最大构件长70米、宽16米、高4米、重2180吨,堪称举世无双。工程采用的孔整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桥梁运架的新纪录。建设工程克服了杭州湾“风、流、潮、气”等多方面自然条件的困难,采用了众多科技含量高的建设工艺,以降低海水对桥体的侵蚀,从而保证大桥100的寿命。此外,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是一座“数字化大桥”。科研单位利用硬件及接口技术、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图象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研发,建立了一套大桥设计、建设及管养的科学评价体系。整座大桥在建成后,平均每1公里将设置一对监视器,大桥“身体”的健康状况将被实时监控。

  科技创新不仅让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百年“放心工程”,更推动了工程建设的进展步伐。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如果不出意外,2007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全线贯通,2008年内通车,比原计划2009年年内通车提前了一年左右。按照预先的设想,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据交通流量调查显示,预计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将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经有关部门测算,大桥投资回收期为14.2年。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徐晓峰/文 王坚颖 许苹/摄  编辑: 王俊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