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本网综述:全国网媒开启和谐浙江之窗
·我被横店气质惊呆——网媒记者游"中国好莱坞"
·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 上万义乌商人主动学英语
·义乌是一座“金矿” 希望全世界都来发现义乌
·浙江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记者畅谈和谐浙江(三)
·浙江和谐之道值得借鉴 网媒记者谈和谐浙江(二)


·浙江省委外宣办
·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和谐发展看浙江 >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江苏网】解读义乌发展密码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24日 12:34:4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国江苏网23日讯记者郭蓓) 记者们兴致勃勃游览完西施故里后,便马不停蹄奔赴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

义

  义乌发展经验介绍会

义

  义乌市委宣传部朱京义部长发言

  义乌市宣传部部长朱京义亲自接待了记者并给记者们讲解了义乌从零星的小商品发家成国际文明小商品城的过程和经验。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2005年底户籍人口68万,境内丘陵起伏,土壤贫瘠,人均耕地不到半亩,在省内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但是,义乌人素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悠久的亲商经商传统。几百年来,义乌人手摇“拨浪鼓”,走村串巷做“鸡毛换糖”的小生意。改革开放后,城乡市场的开放为数以万计的经商农民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被称为“义乌现象”和“义乌模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义乌从一个山区小城镇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性商贸城市,验证了市场经济中“先有市,后有城”的城市发展规律。20多年来,义乌市场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小商品市场每一次易址扩建,城市规模就随之扩张。20世纪90年代初,义乌已发展为以小商品贸易为特色的综合性商贸城市,形成了外围加工制造业与中心商贸服务业合理分工、互为支撑的城市框架。以国际商贸城为核心,在主城区积极兴建100平方公里的商贸服务区,大力发展会展业和中介服务业,在副城区积极建设两个100平方公里的制造业产业带。现代商贸服务产业中心与两个制造产业带相互支撑,使义乌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新的飞跃。同时,通过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使农业得到了工业的反哺,农村得到了城市的有效辐射,也加快了义乌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了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义乌制定了国内第一个县级市的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编制完成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争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任务,实现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的转变,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现代文明。

  丰厚文化底蕴,就是秉承深厚的文化传统,弘扬独特的人文精神,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培育诚实守信的信用意识和社会文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义取利,义利并举,创业创新,开放包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不竭源泉。力求党政有为,就是党委总揽全局、把好发展方向,政府调控有度、搞好公共服务,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善于把握住市场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保证。

  义乌发展经验的理论启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把党的基本理论转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历届领导班子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中央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义乌县委县政府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实践的发展要求,果断地提出“四个允许”,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群众走上经营小商品的致富之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义乌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排除各种干扰,澄清思想,统一认识,坚持“兴商建市(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义乌市委市政府更加自觉地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更加自觉地把中央的精神和浙江省委的部署转变为义乌人民群众的发展实践,提出“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实施“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文明化、领导科学化”的战略,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义乌特点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多年来,义乌始终贯彻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方针不动摇。他们通过小商品市场的繁荣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通过专业市场的发展提升带动市场化、工业化,进而带动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国际化,全面推动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市场经济不断做大做强。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形成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是义乌经济发展成功的重要原因。20多年来,义乌确立并实践“兴商建市(县)”的发展战略从未动摇,遵循抓市场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从未改变,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扩展、业态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

  坚持和谐发展,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义乌在发展过程中既考虑到现实要求,又着眼于全局和长远,不断强化协调发展的理念,破除和扭转重经济轻社会、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义乌以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为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纲要和决定,并逐年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社会事业的投入,为义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比较完善的育才聚才条件,也促进了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和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天是同样的天、地是同样的地、人是同样的人,为什么义乌在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区位优势、没有特殊政策扶持的情况下,能够一跃成为浙江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说到底是人的精神和素质问题。义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精神,悠久的经商传统。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鸡毛换糖”和敢闯敢创的“拨浪鼓文化”,为义乌的创业创新和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义乌各级党委和政府注重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体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细微之处。他们在实践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处处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把让群众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能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看成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改革开放以来,在浙江省委、金华市委的领导下,义乌各级党组织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义乌,我们从广大党员、干部身上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重事业、轻功名、不张扬的良好作风,强烈地感受到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在义乌发展中的巨大威力。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作者: 郭蓓  编辑: 陈雪晔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