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3个浙商的几次大亏 他们用重金“买”来经验教训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0:22:1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新疆,随处都能听到旁人对浙江商人的啧啧好评,但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却经常能听到来自他们的叹息。表面风光的浙江商人,并非一路都那么顺畅。摸着石头过河,不绊两下就能顺利到达彼岸的人,毕竟是少数——况且,就算过了这条河,接下去还会遇到很多条河。

  很多浙江人赤手空拳到新疆打拼,当辛苦积累的第一桶金一夜间就交了学费的时候,他们没有气馁。正因为有这样百折不挠的性格,他们才会拥有今天的风光。记者记录下一些他们用重金买来的经验教训,希望能给更多的创业者一些启示。

  背着债务,48岁东山再起

  失败原因:不了解行情,不了解时事

  教训:越是处于事业高峰,越要注意风险

  新疆浙企联合会会长黄银荣,50多岁,每天6点起床,一天坚持工作10个小时。

  他涉足很多产业,以钢材贸易为主,石油、棉花等多项热点产业,他也都没拉下。他把自己的创业经历概括为三次创业:1968年开始经商“一次创业”、1991年转型钢材贸易“二次创业”、1996年赴新疆“三次创业”。后两次创业,他都是在前一次失败的基础上东山再起。

  黄银荣是浙江乐清市(当时还是乐清县)柳市镇上五宅村人。早在1968年,他就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1968年到上海做小生意,1974年回家乡电器厂跑供销,1985年甚至承包了工厂。

  两年后,不安分的他辞去厂长职务,到上海搞起了服装生意。1988年,他在淮海路上租了两个柜台,做起了女装生意。看上去商机无限的女装事实上风险很大,外行的黄银荣恰恰又赶上了1989年的经济下滑,多年的积蓄瞬间就赔了个精光。

  “不了解行情,不了解时事,是当年失败的原因。”黄银荣给自己总结。

  第二年,他去拜访一位在上海宝钢工作的朋友,敏锐的他一眼就发现了商机:温州做电器的小厂很多,钢铁薄板是必须的原料;而钢铁厂恰好有大量的二级钢、废钢,正愁没有销路。黄银荣兴奋极了,他相信自己找到了一条鲜为人知的致富之路。

  “拉钢材的汽车开始是一辆,后来是几辆,最后发展到几十辆。一车就是20吨钢,这些汽车由上海浩浩荡荡开过来,一直开到了金炉(乐清的一个镇)。”因为他的带头作用,乐清金炉自发形成了钢铁交易市场,目前每年有几十亿成交量。

  就像黄银荣事后总结的:什么东西都有涨跌波动,你不能指望钢铁生意一直好做,该收手时不收手,代价一定很惨重。

  1995年,钢铁价格大涨,所有的人都涌往钢铁行业。黄银荣当时通过种种努力,购进了大批钢材。但是没想到,不久钢价就迅速下跌。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张妍婷 钟慧丽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亿元投广告 千万买游艇 浙商“大手笔”赚尽眼球 2006-11-28
·脑瓜子比钱袋子重要 50万浙商前仆后继逐浪上海 2006-11-28
·浙商在非洲进行资源开发 诚心就是“炼金术” 2006-11-27
·20万美元遨游太空 40岁神秘浙商勇当中国第一人 2006-11-26
·在沪浙商共议未来发展关键词 超越红海守法诚信 2006-11-25
·文具袜子都被浙企包了 浙商挤上奥运“大餐桌” 2006-11-22
·浙商借道央视闯市场 央视黄金广告浙企摘走1/10 2006-11-21
·浙商高价叫卖上海写字楼 弃租求售偏重短期收益 2006-11-2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