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28元让他懂得感恩 首批希望工程受捐者寻找恩人

www.zjol.com.cn  2006年12月04日 06:38: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

  想说一声“谢谢”却空等了13年,知道姓名却怎么也找不到人。13年前,28元钱的资助,让当年面临失学的唐庆蝉有幸继续求学。13年后,就读于杭州师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唐庆蝉与恩人同城相息,几经波折却终未能见面。

  一直存着的那份难得的感恩之心,让唐庆蝉伸出了求援之手,他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到当年以希望工程资助者身份资助过他的蒋文惊,圆他的感恩心愿。

  今年是希望工程在我省实施15周年,作为希望工程最早受捐者之一的唐庆蝉,他的故事也许是千万个希望工程“结对助学”中的一个缩影。

  一声“谢谢”噎了13年

  11月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杭州师范学院下沙校区生科院的一间实验室,实验室的地上满满地堆放着上百个小瓶子,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小伙正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从袋里取出一个瓶子,看了标签,然后把它整齐地排列在一旁。

  他叫唐庆蝉,是杭州师范学院生科院动物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也是他的家乡温州市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走出来的第3位本科生。这些瓶子是他上周刚从武汉带回来的研究标本,“里面装的是我们从三峡水库支流采集回来的水样,对研究三峡水库生态有用。”唐庆蝉一边整理一边向记者说。

  除了在校研究生,唐庆蝉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我省最早的希望工程受捐者之一。泰顺县希望工程专干刘海月告诉记者,15年过去了,希望工程从该县送走的学生一批又一批,但现在大多都杳无音讯,跟他们保持联系的也不多,而唐庆蝉却是其中联系比较频繁的一位。

  “我就是想找到当年资助我的好心人。”这是唐庆蝉十多年来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每次寒暑假回到家乡,他都会抽空跑到离家很远的县城找相关部门,打听好心人的消息。

  记者在他写的一篇作文里发现这样的文字:“十多年过去了,对于那个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随时间的流逝,在脑海里越加地让我记忆深刻。而那一句还没说出的‘谢谢’,就如一个结,时间让它越来越紧,缠绕在心头。”

  28元让他懂得感恩

  温州市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坐落于浙江与福建交接的群山之中,村民们依着低洼处巴掌大的水田种点水稻维持生计。“我家的屋子再往前走50米就是福建境内了。”唐庆蝉告诉记者,这个生他养他的家乡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比较落后。

  1990年,恰逢上学年龄的唐庆蝉走进了车头小学,但在他心里,对家庭收入的担忧多于上学的欣喜。父母身体不好,他还有个比自己小2岁的妹妹,作为家中的长子,7岁的唐庆蝉早早在贫穷的生活中学会分担家里的负担。“十多年前,几十元学杂费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那是每学期开学最令父母心焦的大事情。家里的收入是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地耕种,而我们兄妹两个人的学杂费是那片土地无法供得起的。”回想起当年父母为筹学费急得焦头烂额的场景,唐庆蝉的眼睛红润了。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高丽莎 吴国方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12月4日·精粹]温岭泽国出租民房失火 9人遇难

·希望工程酝酿新境界 希望工程“看上”职业教育 2006-11-15
·希望工程浙江实施15周年纪念晚会情动万家 2006-10-11
·为学子圆梦 磐安团组织开展"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2006-08-16
·我省启动"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活动 资助浙籍新生 2006-07-13
·浙江省体育彩票彩民为希望工程捐款逾百万元 2006-06-29
·中奖不忘希望工程 浙江彩民捐款120万 2006-06-28
·希望工程15年 浙江有了首位形象大使 2006-05-01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