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95%的浙商低调做慈善 想让人知道又怕被人知道

www.zjol.com.cn  2006年12月12日 11:11:3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有人关注弱势群体。几年来,温州瑞安一家包装材料公司董事长余碎斌,安置了190名“四残”员工进公司工作,并为他们办理了“三保”。2002年,他拿出200万元,由村老龄协会分6年慰问1466位无经济收入的老年人和46户贫困户。

  有人关心白血病患者。杭州道远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德道,捐资1亿元人民币作为留本冠名慈善基金,将每年基金增值1000万元资助全省配对白血病患者。

  很多人其实同时参与着多种慈善事业,他们的行为常常是出于对幼时心愿的补偿,“小时候没钱生活差,读不起书,现在有能力了,看到贫困读不起书的家庭特别想帮他们一把。”采访中,很多浙商这样表示。

  最怕“钱去无影踪”

  数据:54%的人认为愿意献爱心但没有做是因为渠道不明。

  数据解读:“其实一个人一生的花费也就那么点儿,财富到了一定量就成了数字。很多富豪每年给国家缴那么多税,自然也愿意做慈善。但是,我们最担心的是捐出去的钱是否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富豪告诉记者,有些富豪还是对目前一些打着慈善名义的组织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举了一个例子,1988年,著名慈善家、深圳彭年集团董事长余彭年给某省捐赠了10辆进口三菱救护车,两年后余却得知,这些车成了某些领导的专用车。盛怒之下,余彭年将捐赠车辆悉数收回,转赠给某县几家医疗机构,然而转赠的救护车再次被挪用。

  “尽管做慈善有时候会碰到不被理解的情况,甚至遭遇麻烦,不过看到受助人的微笑,听到一声感谢,就觉得值了。我们最担心的是捐了钱,却不知道这些钱去了哪里?”话机世界集团董事长赵伯祥告诉记者。

  于是,做慈善也变成了件苦力活。励顺良亲自过问拿出去的每一笔钱,一定要弄清楚用在哪里。他不仅出钱,还要亲自出力,从1981年第一次捐助修桥开始,以后的每一次修桥铺路,励顺良都亲自参加,全程监督。

  假如我是李嘉诚、比尔·盖茨、巴菲特……

  数据:30%的人表示也会做出他们一样的决定。

  解读:当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行善时,他的行善成本是巨大的,但他的善举却不一定引起人们的感动与注意。当一个亿万富豪拿出总财富百分之一来行善时,虽然慈善成本不大,但他一定会引起万众瞩目。这是总量决定了关注度。

  正因为如此,分别捐出1/3家产,3/5总资产,85%财产给慈善基金会的李嘉诚、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因为巨额的资金和高额的慈善成本,当之无愧地令世人敬重。对于李嘉诚、盖茨和巴菲特的做法,一位受访企业家觉得,这样的事只要条件成熟,浙商也会做。

  “企业家不应只懂得赚钱,更应该知道有了钱该干什么!”不过,这位企业家也婉转地提出,目前浙江很多民企还处在发展之中,他们的首要目标还是求生存,不会也不可能倾其所有去做慈善事业。

  尽管是一个假设,但从企业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爱心并不弱于国际富豪们。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浙江启动浙商回归工程 欲引300亿元浙籍游资归来 2006-12-12
·十个浙商九个善 浙商成为慈善“主力军” 2006-12-12
·义乌人千万买直升机 成第2个拥有私人飞机的浙商 2006-12-08
·“附庸风雅”著书传道 “草根浙商”悄然转型 2006-12-06
·浙商少帅"借船出海"闯江湖 "富二代"成功接班 2006-12-05
·首届“浙江慈善奖”揭晓:民营企业家“唱主角” 2006-12-02
·亿元投广告,千万买游艇…… 浙商大手笔赚尽眼球 2006-12-01
·缺乏宣传认可度低 武义小额慈善捐赠热线受冷遇 2006-12-01
·浙商“富二代”中悄然出现“打包”卖企业现象 2006-11-30
·“绿色”先达标 3000亿元政府采购大单吸引浙商 2006-11-29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