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温州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让每个灾民过上暖冬 温州桑美灾区重建家园纪实

www.zjol.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6:50:5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保安置、保用电、保交通、保开学”。温州市把灾民安置作为灾后首要任务,下拨救灾重建资金达2.5亿元,其中苍南2.3亿元。第一时间发放救灾款和救灾物资,采取投亲靠友、租借房屋、安排村两委办公场所等措施临时安置灾民。对临时安置尚有困难的特困户,市里组织抢建过渡性安置房。大灾面前,灾区没有一个人因灾没有临时住所、没有饭吃和有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8月27日,苍南县顺利完成了32个受灾村的2万平方米过渡性安置房建设;8月31日,基本实现用水通到户、交通和用电通到村;9月4日,实现所有受灾学校安全按时开学。

  各级干部“扑”到一线。灾后,温州迅速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8个由市领导带队的工作指导组,扑到灾区指导救灾重建。苍南等重灾区实行包乡包村,做到每个受灾乡镇都有领导干部蹲点,每个受灾村都有乡镇干部下去,每户重灾家庭都有党员干部挂钩,每家受灾企业都有相关部门联系。同时,对苍南重灾乡镇,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因乡镇换届而影响救灾重建工作。在救灾重建力量上,全市最多时共有近2000名干部、200多支工作队,日夜奋战在苍南救灾重建一线。

  重建家园“抢”出时间。温州对灾民房屋重建简化审批程序,开通“绿色通道”,对规划、用地等一律实行特事特办,为灾民提供测绘、选址、勘察、技术指导、工程验收等服务。坚持“灾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原则,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倒房户给予房屋重建的补助。同时高度重视农居质量,制定《灾后民房结构构造验收最低标准》,鼓励引导灾民连片建房,提高新建民房抗灾能力。

  分类帮扶“不漏一户”。对困难灾民的房屋重建,通过安排银行贷款、落实干部一对一帮扶、提高补助标准等措施,实行重点倾斜。对确属无力重建的,由政府出资帮助援建一层。针对建房资金紧缺问题,采取“政府补助、信用贷款、结对帮扶、发动募捐”等措施,帮助灾民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

  恢复生产,方能重振家园。温州坚持一手抓救灾重建、一手抓生产自救,尽最大努力弥补损失。全县绝收的3.5万亩水稻已补种改种秋粮1万亩,改种秋冬蔬菜1万亩,剩余1.5万亩正补种冬种作物。紫菜保活放苗养殖面积近3.5万亩,超过去年3万亩的养殖面积,并开始收成。

  一种干群同心的不屈精神

  记者灾后多次赴苍南采访,发现一次比一次充满生机。是什么力量让重灾区快速恢复元气?是党和政府的关爱、当地群众的奋斗、社会各界的帮助,让苍南灾区重新崛起。崛起的背后,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一系列行动,是干群同心战胜困难的不屈精神。

  灾民,牵动着温州各级干部的心。灾后至今,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已经10多次深入到灾区,进村入户了解灾民安置情况,部署重建工作。12月16日是周末,记者在灾区碰到了刚开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连夜赶回来的苍南县委书记章方璋和代县长黄寿龙,他们都在一线督战。台风过后的那段日子,温州市下派的工作队自带铺盖,进村入户参与重建,有的一住就是一两个月。许多干部几天没吃上一顿安稳饭、没睡上一宿安稳觉,声音嘶哑了,眼睛熬红了,人变黑变瘦了。

  “执政之要在于利民,利民之先在于安民,”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安置灾民,是春节前温州最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干部将奋战60天,让更多灾民能在新房过新年”。12月5日,苍南县召开灾后民房重建攻坚誓师大会,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灾民新居建设,实现“两个确保”。

  重灾区的乡镇干部、村干部,正天天为灾民安置、家园重建奔波。在新林村采访时,霞关镇干部林观镇和村委员杨生鹏等人正在为林瑞广、庄唯龙等重建户出主意。“这两天天气好,我们可以帮助多联系几个建筑师傅赶赶进度。”“你家的贷款快到了,再耐心点”……一句句朴素的话语温暖着灾民们的心。

  “曾指导员是我们的贴心人,灾前灾后忙着转移、自救、建房,现在这些大棚蔬菜也是她的功劳。”马站镇中姑村的灾民纪双雪说。中姑村倒塌120间民房,220亩的大棚基地夷为平地,驻村指导员曾慧贤争取来了60万元资金扶持搭建钢管大棚,如今一批大棚已整装一新,重新种下的新品西红柿已经挂果。

  循着一声声小曲,记者在一个蘑菇棚里找到了正在忙碌的黄友乾,他开心,是因为早上以2.9元一斤的价格出售了1000多斤蘑菇。台风过后,这个基地的蘑菇棚都被毁了,就在菇农心灰意冷的时候,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但提供贷款方便,而且让技术人员过来辅导。灾后40天,黄友乾就重新建好了蘑菇棚,最近刚出菇,就卖了个好价钱。

  在霞关码头,一字排开的小摊上,王玉珍大妈正卖着刚挖到的牡蛎。提及“桑美”,她说:“天灾,没啥好怨的,有政府支持,现在有吃有住,能赚钱过年,挺好。”龙沙乡石塘村杨从文一家的收入主要靠养殖紫菜,他一边整理着晒干的紫菜,一边笑着说,“这个年好过了。今年紫菜的收成特别好,10亩紫菜收入大概有5万元。”

  记者采访结束途中,苍南县城灵溪镇人声鼎沸,一年一度的浙闽边贸文化节正举办得红红火火。“桑美”重创后的温州,充满生机与活力。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王 纲 方 海 陈雪鹏 王 珏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回首桑美登陆地……

·本网灾后苍南回访——对县委书记章方璋的专访 2006-12-19
·本网灾后苍南回访调查三:众志成城帮助灾区重建 2006-12-19
·本网灾后苍南回访调查一:坚守在重建一线的党员 2006-12-19
·本网灾后苍南回访调查二:灾区人民的幸福生活 2006-12-19
·本网灾后苍南回访 党政携灾民奋起重建家园调查 2006-12-19
·心牵民生情系灾区 中央和省委关心灾后重建纪事 2006-12-19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