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女模特突然精神病发,当街持刀伤人,她背后的故事引人唏嘘。关于精神病人如何监管的问题再度牵引了人们的视线。杭州到底有多少精神病人?目前,精神病人监管最大的难题在哪里?……连日来,记者深入杭州各个街道的工疗站,把目光投向了这些特殊的病人以及他们的家人。
|
妈妈摸着儿子的脸,多少爱怜在其中。 |
-现场目击
工疗站里飘出儿童歌曲
见到外人他们高兴得唱起了歌
朝晖工疗站是杭州唯一设有全托班的工疗站,22个病人在这里接受24小时的监管和照顾。
那天,杭州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10多个大学生也去看望这些特殊的“大孩子”。大学生们拿着鲜花和水果,带着笑脸和阳光出现在病人面前,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一个叫赵小的女病人,大大方方用唱歌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她拿到了属于她的水果和鲜花,喜滋滋地哼着《同一首歌》,沿着阳台绕起了圈圈。
沈越是工疗站的站长,一个性情温和的中年妇女。她看病人的目光,就像一位母亲看着孩子。沈越说,在工疗站接受托管的病人,病情都相对稳定,尽管有时候他们也会破口大骂或者相互之间大打出手,但因为定期服药和严密监管,大多数时候都不会闯祸。他们最盼望能和外界有更多交流,得到大家的平视。
在另一个工疗站——长庆街道工疗站,记者还未进门就听到有人在唱儿童歌曲《花仙子》。站长说:“新年马上到了,我们要求36位站员每人都向新年献一首歌,他们绝大部分都选了儿歌。”一位姓魏的医生说:他们的病情基本上稳定了。
曾经的理发师最希望家人来看望
39岁的何明端着我们手中的相机,羡慕地说,这相机还是个数码的呢。他从另一个病人手里抢过一只橘子,分成好几份,得意地叫几个人过来分享。记者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镇定自若地回答,还特意加了句“我是这里的协管员”以表明自己的身份。
沈越证实了何明的说法。她告诉记者,何明出事前是个理发师,在这里已经住了3年,他的病情比较稳定,能意识到自己曾经得过病。对这样的病人,鼓励他们,加强他们的自信,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于是工疗站给了何明协管员的职位。事实证明,这对何明的病情控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何明喜欢追着记者,跟记者说:“我快好了,可以回归社会了,以后不会发脾气了。”他也喜欢指挥病友干这干那。他把其他病人都当成小孩子,独独把自己当成了大人。
即便如此,大人何明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大大咧咧、春风满面的。当看到别人的妈妈来看望时,他安静地坐在一边,无比羡慕地盯着看,然后抬头跟记者说:最希望家里人能来看看我。接着,又赶紧补充:我妈妈也来看的,可能家里太忙了。
这个时候的何明像极了渴望家人关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