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的“民间设奖”之路
德清县民间设奖协会于2006年成立,但德清的民间设奖却早在1997年就有了。
当时,做水产生意的马福建在本村设立了“孝敬父母奖”,并于1997年和2001年颁过两次。
到了2003年,斯正良经过“长期考虑”,决定设立外来人员风尚奖,拿出1万元成立基金,用于奖励和自己一样的优秀外来人员。
在此前后,德清先后涌现了交警童溪水设立的“童溪·交通安全奖”、残疾人徐燮荣设立的“见义勇为奖”、开钟表店的朱天荣设立的“环保奖”、刘志国设立的“拥军奖”,以及钱立铃设立的“残疾学子励志奖”等。
正因如此,德清县决定将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品牌,整体向外推出。德清县文明办主任车瑞荣说,政府并没有想插手奖项事务的企图,组织协会只是为了资金安全和宣传方便。在德清县政府看来,民间奖项不考虑平衡因素,很公正,政府管得太紧不是好事,但要求新设立的奖项应该加入民间设奖协会,走上“正规化”。
正规化,首当其冲的是民间奖的身份问题。德清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周文国说,根据中国法律,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如各类基金,要达到200万元以上才可以登记,但这些民间奖当然达不到要求,单独的社团登记是不可能的。作为其他类型的机构登记,现行法律没有任何规定,实际上无法登记。
而且,根据中国民间组织双重管理的原则,成立基金或者协会,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然后到民政局登记。于是,德清县在文明办下面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作为民间设奖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这样,在民间设奖协会成立时,已有7个奖项入会,斯正良任会长。
协会办公地点设在斯正良的公司,记者采访时,斯正良正在自己设计会徽。斯正良说,他现在是中共预备党员。
斯正良很看重这个协会,在他的名片上,第一个头衔即是民间设奖协会会长,不仅字号大于他的公司名称,且在黑色的“民间设奖协会会长”一行字下面加了两条蓝色的下划线,颇为醒目。
斯正良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要得到社会认可。”
政府培育的“民间新奖”
德清县在发掘民间奖项价值的同时,也在着手培育新的奖项,比如钟管镇的“创业农民奖”和“和谐家庭奖”,就是德清县新培育的两个新奖项。
在钟管镇,浙江最大的甲鱼养殖户王根连设立了“创业农民奖”,用于奖励本镇范围内的创业农民。
其实,在此之前,这个奖项也存在。以前王根连将甲鱼分散到各户养殖后回收再统一贴牌出售,但有些养殖户技术水平不够,于是他自设“科技进步奖”,以奖代补,规定凡达到养殖标准的农户,均可获得每年1万元的奖励。
后来,德清县在2006年的新农村主题教育中,提出“争当创业新农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口号,于是王根连的“科技进步奖”变成了“创业农民奖”,另由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海平个人设立“海平和谐家庭奖”,用于奖励钟管镇的和谐家庭。
根据章程,“创业农民奖”由钟管镇农办结合各村推荐“遵纪守法、辛勤劳动、肯动脑、讲科学、有开创精神”的致富带头人,由镇宣传委员、农业镇长牵头,王根连参加的五人审定小组确定最终10名获奖人选,并于每年“五一”劳动节颁奖。
“和谐家庭奖”由钟管镇各村、社区党支部分别推荐1个“成员遵纪守法、辛勤劳动、老人晚年幸福、夫妻恩爱、孩子健康向上、邻里关系和睦”的和谐共处家庭报镇妇联,由镇妇联牵头,组织镇工会、宣传办、钱海平先生等五人评选小组审核、评选,最终确定10个获奖家庭。
除此之外,德清县还出台了《德清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办法》,规定设奖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品德,如要举行颁奖、联谊等活动,要报县文明办备案。
这个文件还规定,奖励基金只能存入协会账户保管,单独设账、分别使用,不能由个人保管。
车瑞荣说,基金一旦成立,当属公益资金,必须进行管理。如连续三年不颁奖,则取消该奖项。
与此同时,还规定各奖项应成立评奖小组,监督评奖程序,以确保奖项的公开、公正、公平,真正奖励民间优秀典型。
德清县还出台了鼓励措施,比如对规范运作的奖项给予奖励经费20%的补助。在租用场地等方面也给予协调,尽量减轻设奖人的负担。
同时,县里规定,如发现各奖项有违规操作、借设奖谋取非法利益等现象,要及时制止,对情节恶劣者可通过媒体进行批评报道,甚至取消设奖资格。
以“正良·外来人员风尚奖”为例,第一届获奖人是由斯正良和几位当地媒体的记者评选出来的。而在本届评选时,德清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劳动局、总工会和当地媒体、民间设奖协会等机构都参与了评选。斯正良举着从报纸上裁下来的选票,认为本届评选更公正客观。
当然,作为一个新探索,民间设奖协会也面临一些现实的抉择。比如,有人提出,是否由协会出面,创办一家营利性的企业,以做大基金的盘子,提高奖励额。
但也有人对此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作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以协会的名义办企业会损害协会的声誉。
浙江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博士苏振华说,国际上对非营利性机构有着严格的定义,即不能以赢利为目的,除了筹款之外也不能自办赢利性企业。如果哪家基金创办了赢利性企业,即意味着已经丧失了非营利机构的资格。如果公益性组织负责人对此不太了解,用管理企业或者行政机关的办法来管理公益组织,当然会引起争议。
苏振华说,德清民间设奖协会现在碰到的问题,恰恰是所有民间组织都应该厘清和解决的,可以说触到了民间组织的实质。
朴素而崇高的“草根奖”
设了一个奖,就有一个吸引社会视线的热点,等于有了一根旗杆,可以聚集许多人行善。希望能有更多的“草根奖”在民间设立,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奖项在起到促进“风正俗淳”作用的同时,能成为引导社会风气的风向标。
浙江德清县有众多色彩纷呈的民间评奖,人称“草根奖”。可贵的是设奖者是农民,退休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民警和个体户,他们手头并不宽裕。无论是颁奖者,还是受奖者,都是平凡的百姓。当然,颁奖场地大多也是因陋就简,奖金也不算丰厚。据悉,在德清县能叫得出名的“草根奖”有:“拥军奖”、“孝敬父母奖”、“环保奖”、“见义勇为奖”、“残疾学子励志奖”、“交通安全奖”、“外来人员风尚奖”等,而且还成立了县民间设奖协会。据县文明办同志预计,到明年很有可能超过20个奖项。
真佩服设奖者的勇气!一个农民、退休老人、残疾人甚至下岗职工,自保不暇,哪来的钱去奖励别人?然而经了解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人们想的那样。就拿设立“残疾学子励志奖”的钱立玲来说,她是个下岗女工,月收入只够糊口,但她立志于帮扶残疾学生和残疾家庭子女上大学,自己出资设立了这个奖项。问其这么做的理由,她说:“设了一个奖,就有一个吸引社会视线的热点,等于有了一根旗杆,可以聚集许多人为残疾人行善。”
此话说得多好!三合乡农民刘志国出资1万元设立“拥军奖”,退休工人朱天荣拿出微薄的退休金设立“天荣环保奖”等,动机都是那么朴素,但又是那么崇高。就像钱立玲想在村里树起一根旗杆一样,刘志国只是希望军人多立功,为家乡人争光,朱天荣只是为“唤起全民环保意识”。他们都是平民百姓,他们设奖的勇气来自哪里?就来自他们“热心公益、行善助人”的热情,来自他们设奖的高尚宗旨:“总想做点好事,但前行中犹感不足,于是试图以人格的力量向社会发出呼唤,呼唤多一些人携手共进。”正如钱立玲所说:“有人品,有爱心,善良正直,你就有资格!”
透过他们的话可以看到,这些设奖人不仅仅满足于以自己的善举去感化少部分人,而是希望通过设奖和评奖去吸引公众关注的目光,造成更大的社会效应,期望通过道德评估和道德褒奖,营造一种推行社会和谐的效应。设立“草根奖”的底气就在这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公民的影子,他们有道德理想,有自己确定的价值观,敢于担当,甘于平凡。他们已经自觉地担当起了价值重建的责任,并且正以自己的非凡实践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就需要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为此,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草根奖”在民间设立,让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奖项在起到促进“风正俗淳”作用的同时,能成为引导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