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迎接新变化解决新矛盾 和谐海宁迈向全面小康

www.zjol.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0:06:1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各方利益调整带来的新矛盾,海宁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快建设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和谐海宁迈向全面小康

  “实力海宁”活力四射

  海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海宁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四年来,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各方利益调整带来的新矛盾,面对非典疫情等突发事件的新考验,在省委和嘉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海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励精图治,负重拼搏,胜利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海宁新世纪新跨越的壮丽开篇。

  致力优化经济结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06年海宁全市生产总值与2002年相比,年均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5%和20.7%。先进轻工制造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经编名城”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其总产值分别是2002年的3.5倍和3.6倍。旅游休闲购物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以中国皮革城成功易地迁建为标志,专业市场转型提升迈出实质性步伐,“一节三会”连续成功举办,海宁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市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农业产业化生产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致力加大有效投入,开发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海宁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效能建设年”活动,四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外经贸工作量质并举,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45.8%和43.8%,全省外资外贸“双十强”县市地位得到确立。省级开发区、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尖山新区开发启动实施,临杭新区加紧筹建,新一轮开发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致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海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制订完善和认真实施各级各类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康庄工程”、“生态家园”等有序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率先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启动实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

  致力解决民生问题,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预计2006年,海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8200元和8700元,年均分别递增11.6%和9.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25360元,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3.5%。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率先实现全覆盖,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致力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海宁以“六城联创”为龙头,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成效明显,海宁先后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省科技强市。致力促进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镇、村三级巡防网络基本形成,打防控一体化的机制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得到增强。信访工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形势保持良好,成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市)”。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先锋工程”扎实推进,经济薄弱村转化成效显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市”并进全面发展

  海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五年,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产业提升、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海宁市主要的奋斗目标是:按照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确保2009年、力争2008年,能够达到90%的小康实现度,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20%;现代化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以上;先进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社会治安、社会和谐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构筑集约开放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按照“单元集聚、多元接轨、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海宁将着力优化和完善区域经济布局,坚持把各类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布局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园区功能和环境,创新园区开发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形成“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差异竞争、利益共享”的开发开放格局。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出发,构建内外贯通、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的供排水管网系统,全面实现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加强电源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强沿海标准海塘、城市防洪工程和防震、防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构筑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市”方略,积极利用先进技术、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形成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后续产业快速跟进、高新产业跨越发展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的特色旅游城市和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以皮革城为龙头的专业市场群,精心培育会展品牌。走质量效益型产业发展道路,突出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品牌兴市、品牌强企”,加快实现“海宁加工”、“海宁制造”向“海宁创造”的跨越。

  ——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构筑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利用外资继续坚持量质并举方针,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努力实现外资总量、规模、质量新突破。把引进外资与提升产业层次结合起来,强化专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强外贸政策服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坚持“跳出海宁发展海宁”,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全面加快“接轨大都市、融入长三角”进程,最大限度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对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内资的引进工作,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性互动。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立足于海宁发展实际,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联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在创新实践中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进一步支持企业、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开拓进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依靠他们办好企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建设宜居创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海宁市提出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按照新型城市化的理念,加快构筑以中心城区为龙头,长安、尖山副中心为两翼,其他各镇为依托的“一主两副多星”的市域城镇体系框架。突出中心城区建设,着力做大做强做美做特。统筹规划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对接,推动经济开发区、马桥街道更加紧密地融入主城区。全面提升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和环境质量,增强对当地农村人口的服务能力和吸纳能力,使之成为城乡互动的重要节点。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综合执法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海宁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完善落实村庄规划,加强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居住向新社区集中。深入实施“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格局。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结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城乡配套改革。积极推进以社区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大对重点帮扶村的帮扶力度。

  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海宁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在和谐社会构建上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推进“人文海宁”建设,不断夯实和谐发展基础。弘扬海宁人文精神,坚持用“两个率先”共同理想凝心聚力,巩固海宁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融洽的人际关系。深入开展以国家文明城市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构建优质、均衡、开放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传承与挖掘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培育具有海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大力推进“法治海宁”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海宁市提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积极扩大基层民主,深化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以司法公正、高效、权威为目标,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法机关和法律服务业的社会公信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

  ——大力推进“平安海宁”建设,不断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改进方法,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综治进农村、进社区、进民企。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公共应急体系,提高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大力推进“生态海宁”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海宁市提出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主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目标。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实现全市污水集中收集入网处理,确保全体市民喝上放心水、用上干净水。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园区和城镇。依法保护基本农田,积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海宁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着力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继续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加大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力度,完善城乡新型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健全“一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改善居住出行条件,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困难户的住房困难。加快老城区街巷整治和老住宅内部设施功能完善,使居民享有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的社区服务。

  围绕“两个率先”、加快“三市”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海宁提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三级联创”,深入实施“先锋工程”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推行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施袭森

相关稿件
·【中国江苏网】小康和谐关键在农村 2006-11-23
·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义乌发展经验调查报告 2006-11-14
·中国快乐小康指数发布 杭州位居"幸福城市"榜首 2006-11-09
·第二届小康论坛浙江经验受关注 2006-11-05
·五万残疾人五年之内奔小康 2006-10-31
·农村小康,浙江再居各省区第一 继续领跑全国 2006-07-24
·农村奔小康加速发展 浙江继续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2006-07-14
·浙江省有望比全国提前十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2006-10-13
·我省2005年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达83.4% 2006-10-12
·浙农村小康进程继续居各省区第一 省内宁波居首 2006-09-1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