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重复开挖
据了解,在罗马、巴黎这些欧洲城市,都是采用先铺设地下管道,再建城市的做法,这就很好地避免了马路经常“开膛破肚”的现象。我们的城市建设中能否也借鉴这种做法呢?
事实上,在钱江新城的建设中,就采用了共同沟的模式,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各管线需要开通时,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接通接口即可。
这位人士认为,采用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的模式进行管线的铺设,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形式,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新闻助读
数字城管明年延伸地下每根管线要有“身份证”
明年年初,杭州市数字城管二期将明确地下管线的“身份”信息,建成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无论是在防止挖破管线事故的发生方面,还是寻找地下管线的破损点时,都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明年,上城区和下城区的地下管线将首批迈进数字管理。这样,10余种管线,每根都有了自己的身份——种类、材质、管径、埋深、建设和维修记录、产权归属、管理单位等基本属性,在数字城管的电子地图上一目了然。地下管线如果发生事故,产权单位互相推诿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当道路开挖,地面各种部件处置、各种在线检测查询时,也能通过系统及时查看到地下管线设施的情况,进行管线定位,显示相关地下管线信息,减少和避免对地下管线的人为破坏。
-记者手记
工期难协调造成频繁开挖
“拉链马路”不仅影响到老百姓出行,还时常引发管线事故发生,对老百姓的生活和安全构成威胁,同时还浪费资金。
年长日久的道路原先的设计规划不可能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挖开路面新增管线是正常的。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是那些刚铺好的道路很快又被挖开。
究其原因,一是规划道路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周边地块将来的用途,甚至没有预留接口。二是社会发展速度超过原先规划的预计。三是道路前期建设中,各部门工期协调不一致,造成某几家“拖后腿”,往往是电力铺好了,电信来了;电信刚走,燃气管道又要铺进去。
最难克服的是第三个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各家公用设施部门基建资金来源的不一致。
目前在一些经济开发区和高科技工业园区,如钱江新城,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共同沟”管理方式,已迈出了很大一步。但在老城区要采用这种模式难度还非常大,而且在老城区运用非开挖铺设技术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这个问题也变得更加棘手。
目前,数字城管正在建立地下普查数据库。虽然建库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开挖的几率,为道路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