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她从海宁来到杭州打拼,几天前当选为江干区人大代表
几天前,杭州下沙最年轻的社区主任张敏华当选为江干区人大代表。她是浙江海宁人,来杭打拼已8年,走到今天不容易。这几天,她感慨多多,让我们听听她的心路历程。
|
张敏华(左)喜欢到宿舍跟打工姐妹们聊天。 顾一进 摄 |
真的没想到,我一个外来打工妹,居然能当选为区人大代表!
我叫张敏华,1981年11月出生于浙江海宁农村。1998年,我考上了浙江省轻工业学校,毕业后来到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六年中,我当过仓库保管员,人事部主管。现在,我是杭州下沙最年轻的社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的社区主任。最让我高兴的是,几天前,我当选成为杭州市江干区人大代表。8年前,当我第一次迈入杭州这个美丽的天堂大门时,我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仓库保管员。当时的试用期为6个月,薪水每月600元,除了一顿工作餐,其余的食宿均自理。上班的第一天,我一个人骑了辆二手的自行车开始找房子,以每月160元的租金,将家安在了一间13平方米的农民房里。
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我酷爱学习,工作后一直坚持这个好习惯。2002年9月,我考上了嘉兴成教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2004年6月,我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在这期间,我也在杭州结婚安了家。2004年下半年,我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2004年9月,我在报上看到下沙白杨街道招聘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启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参加了应聘。2004年12月,我加入了白杨街道大家庭。
2006年3月,一个全部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社区——邻里社区挂牌成立。我很荣幸地成为这个社区的主任。
社区的工作是十分烦琐的,但又是跟每一个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我们这个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居民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讲着各种方言。他们离开了家乡、父母和亲友,来到下沙创业。怎样才能让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开心一点,轻轻松松走上工作岗位,这是我考虑得最多的事情。
说真的,生活在我们社区的打工者是幸福的。社区的宿舍是下沙管委会为打工者造的廉租房,这里的打工者每个月的房租水电费,全部加在一起只要40元,还有全天的热水供应,房间里都有空调,公司还供应两餐饭。这样的硬件,的确不错。
在软件上,我们也尽量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充实起来。社区图书馆、网吧、健身房,应有尽有。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切身体会到这里家的温暖。在邻里社区,他们有一个响亮的新名字——“新杭州人”。
从“外乡人”到“新杭州人”,一个简单的称呼的改变,却体现了开发区和谐发展的一大步。来自四川的女孩小宋是去年8月住进社区的。今年过年前,她打电话给父母说不回家了,说这里住得舒服,比家乡热闹。父母以为女儿出了什么事,急得从老家赶过来。当老两口走进装有空调的宿舍,亲眼看到社区全天开放的阅览室,尝过价廉物美的食堂饭菜时,他们亲眼见证了女儿在电话里曾一遍遍描述过的幸福生活,老两口最后说:我们真的放心了,这里,真的像家一样好!
听到他们由衷的话语,我的心里啊,真是比吃了蜜还甜。我始终把这里的每一位居民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让他们感到这个城市的美好;一个关心,一个帮助,都能让他们体会到新市民的荣誉,因为我始终记得,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是这个城市数十万新市民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