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青石板古道,维修后仅过了5个月又破了!昨天,热心市民蒋女士向本报热线反映。去年8月1日,早报头版报道了《上香古道被压成了“田畈路”》,西湖街道为保护灵隐上香古道风韵,维修时仍采用了青石板。但仅过去5个月,古道的青石板又被来往车辆压得支离破碎了。
古道青石板在喊“痛”
昨天下午,记者乘车试着从龙井路拐入茅家埠的上香古道。突然,车底“咯噔”一震,就像开进了颠簸的山路,轮下发出“嘎嘣嘎嘣”声,感觉车底的青石板全被压得四分五裂了。
从龙井路到古道有条减速带,它周围的青石板破损最严重。原本长1.2米、宽约50厘米的石板,已裂成好几个小碎块,人踩上去就像踩在翘翘板上。
“这里是个三岔口,经常有车开来调头,青石板频繁被压,自然破得最厉害了。”停车场的保安说。
在上香古道口短短60多米的距离,记者发现古道两边还算平整,但中央高低不平,青石板都被拦腰压断,有些破碎的青石板甚至整块凹陷下去形成一个个小坑,而在古道内段几乎找不到破损的青石板。
保安说,自从去年8月修复后,除了道路两边店家装货的小面包车,已禁止其他车辆入内,所以内段青石板完好无缺。但古道口是龙井路通往停车场的必经之路,来往车辆不计其数,再好的青石板也经不起碾压。
古道成“水老鼠”陷阱
虽然昨天没下雨,但记者仍在古道上连踩了好几个水汪凼。破碎的青石板不但影响景观,还像一个个“水老鼠”陷阱,游客一不小心踩下去,污水就会溅脏裤管。“这‘水老鼠’可不是下雨天才有,道上经常会发生。”附近开店的王先生指着古道口的消防栓抱怨。
这个消防栓在龙井路与上香古道的交界处,紧贴着古道的入口。车辆右转弯进入古道时,很容易出现视盲区,直接撞到消防栓上,王先生说去年就看到六七次消防栓被撞的事故了。他分析:“古道地势相对较低,一旦撞破的消防栓喷出水来就全部往古道里流,加上雨水和汽车碾压,青石板底下的泥土都被泡得散了架,根本起不到加固的作用。这青石板怎么能不破呢?”
破损“脸面”到底怎么修
西湖街道规建科汤科长表示,去年8月修复上香古道时,就有不少市民建议把青石板换成水泥路,但这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协调,也就称不上“古道”了,所以还是决定用青石板修复古道,并增设装饰石柱,由管理员引导开车人尽量把车停到古道口的停车场,从目前看来,已经限制了车辆往古道内段的通行。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现在车辆确实不驶入古道的内段了,也听从管理员指挥把车开到停车场内。但车辆进入停车场,这段60多米长的古道是必经之路,并且与龙井路相接。这么一张破损的“脸面”,确也挡住了游客的脚步。
汤科长表示,今天一早就组织人员去古道勘察,先对破损的青石板进行修复,但怎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西湖街道也想听听广大市民的意见。
古桥古道承载几何
破了修,修了破。屡破屡修,屡修屡破。难道就这样,破不胜破、修不胜修下去?
西泠桥是经过第二次整修的。大前年6月,“修旧如旧”。但不到一年,桥面局部石块就出现了松动和破损,以致已影响到桥梁的正常使用,于是前年7月再次大修,而且比前一次工期还长,用的黏合材料更强。但是,一年多后又陆续发生破损。
当年二次大修先期施工的西半幅桥面率先通车时,看着车轮碾过桥面新铺的石板,就有市民和游客在暗暗心痛:重修后的西泠桥能承受车轮之重吗?能不能限制机动车通行?以保护我们的古桥,以减少城市建设的成本。
没有用。千车万轮照样碾过西泠桥!古桥在呻吟,古桥在喊痛,但谁听到了?好像没有人听到!
同样遭遇,也发生在茅家埠上香古道上。尽管有市民感觉心痛,但修复的古道依旧在“流泪”。
我想,桥面、路面设计时,肯定会考虑它的承载能力。那么,石板桥面和石板路面的承载能力到底是多少,到底能承受哪些吨位、哪些类型的车辆通行?这总该有个限度吧。总不能明知要破却总是放任“破”的发生。否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我想,如果通车仅仅为了送客人去桥南端那一家餐馆用餐,那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在桥北端的北山路下车,过桥没多少路就到了。毕竟不是钱江大桥,毕竟边走边可欣赏湖山风光,不大可能会有客人抱怨的。
西湖景区白堤、苏堤禁止机动车通行,为的是保护两堤上的几座古桥,可作为白堤的另一头西泠桥却允许机动车通行,这其实是一种畸型规则。鉴于古桥、古道屡修屡破的现状,有关部门应该禁止或者限制机动车通行。
就像以前屡修屡破的步行街——丝绸市场一样,现在禁止机动车通行后,就没再破路。作为多次破相的湖滨步行街,是不是也该禁止机动车通行,因为它的通行功能早已被湖底隧道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