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她本是一个平凡的人,却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年幼失怙,生活凄苦;在找到人生幸福的另一半后,生下的孩子却天生失聪;凭着毅力和坚韧不屈的性格,怀着让聋儿大声“吵闹”的理想,她让自己的儿子和更多的孩子实现了开口说话的梦想,她感动了很多人,因此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
“不幸的人生通常是一把双刃剑,它会让懦弱者意志消沉,甚至输掉整个人生,但有时也会让勇敢者变得无比强大,并从此拥有绚丽人生。徐仙琴的故事有三重升华:她先是让自己的残疾儿子拥有了正常人生,继而把这些经验用在了拯救更多聋儿身上,并且同样获得了成功。更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由一个家庭不幸的弱小女子,变成了受人尊敬的杰出职业女性。这种传奇经历,足以给千千万万那些同样有着人生迷茫的母亲们无限的感召力量。”这是徐仙琴被评选成为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获奖词,也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然而,幸福刚刚来临,她的丈夫却遭遇车祸,右眼失明。这个历经磨难的女人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众多想到她的语训班学说话的聋儿,一边是家庭与培训班面临的经济困难。她将何去何从?
艰难摸索失聪儿子喊出一声“妈妈”
“叔叔好!”“叔叔,请坐!”走进义乌市佛堂镇大成路上的义乌市残联聋儿语训工作室,40多个孩子正围坐在几张圆桌边,等待吃午饭。“和叔叔握握手。”在老师建议下,孩子们一个个乐呵呵地伸出了小手。若不是看见他们耳朵上戴着小助听器,很难分辨出这些孩子与正常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这些小朋友都很聪明,只要对他们耐心一些,进步都很快。”说这话的,正是这所聋儿语训工作室的创办者、刚刚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的徐仙琴。
徐仙琴的老家在永康市花街镇一个名叫双溪的小山村,8岁时,父亲意外离世,母亲改嫁后,她带着5岁的弟弟与爷爷一起艰难生活。也许正是这段人生的磨难,让徐仙琴学会了关爱别人,做事执着和在困境中选择坚持。
20岁那年,徐仙琴与义乌市佛堂镇的小伙子丁健俊相识相恋,并结为夫妇。儿子丁镜元出生后,正享受着人生幸福的徐仙琴开始计划以后的生活,她参加了义乌佛堂成人职校三年制幼教专业的学习。丈夫在外跑运输,她就带着儿子继续学业。转眼徐仙琴学成毕业,小镜元也4岁了。然而,孩子没有任何说话的迹象。忧虑的夫妇俩四处寻医,得到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结果:孩子是先天性聋儿!
最初的悲痛过后,徐仙琴决定,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让儿子开口说话。她打电话到各家知名聋儿康复机构,四处寻找语言康复良方,从没接触过聋儿教育的她,一边向专家请教,一边买来教材自学聋儿康复知识。凭着四处搜集的聋儿教育知识和之前学习的幼教专业知识,徐仙琴尝试着教孩子说第一个词:“妈妈。”
“那时候除了睡觉,所有的时间我都带着儿子,和他说话,一个字经常重复几百遍,甚至上千遍。”因为听不见,孩子要发出一个正确的发音极其困难。徐仙琴反复地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口形和舌头,摸自己的喉咙,感觉自己的气息,努力使他以其他方式了解发音的特点。
这么反复地摸索、尝试了一个多月后,丁镜元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妈妈”。这一声“妈妈”对徐仙琴来说无异于天籁之音,带给她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