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来自杭城旧货市场的一份生态报告显示出几大“软肋”:人气不旺,档次不高,品种不多,质量不透明
石祥路589号,原来的杭州汽车城,新开业不久的省旧货交易市场。23岁的小伙子小钟在自家摊位旁摆开了一副棋盘,准备和对面的老林“杀”上一盘。时钟刚刚走过上午的10点30分,开门营业已满两个小时,小钟却连一桩生意都没有开始做。
绍兴路538号,始建于1991年的杭州市旧货交易市场,即将于今年年初走完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全部搬迁至石祥路的旧货市场。冬天的日头晒得部分暴露在阳光下的旧货微微发烫,不少经营户坐在摊位前开始打盹。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辞旧迎新之际,当然要将家里的旧货来个彻底的“扫荡”。可是当不少市民将家里的“存货”清理出来的时候,却很无奈地发现,这些东西如“鸡肋”般丢了可惜,送人没人要,放着占地方,到底该怎么处理成了个大难题。卖给旧货市场?“不好意思,旧货市场在哪儿我还不是很清楚呢,而且,他们来不来人上门回收我家的旧货呢?”这正是不少老百姓心中共同的疑问。
记者走访了本城的几大旧货市场,整理出了一份关于这些市场的经济生态报告。人气不旺、档次不高、品种不多、质量不透明等问题,已成为杭城旧货市场在进一步往前发展的过程中遭遇的几大“软肋”。而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及北京、上海、广东、天津、西安等几大城市的旧货市场,都在颇为蓬勃、健壮地发展。为什么“跳蚤市场”在杭州“跳”不起来?为什么它没有吸引更多的老百姓?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市场主要吸引“过渡型消费者”
“春节快到了,农民工都准备回家了,谁还会来买我家的东西?”家具经营户李中花有无奈。她已经打了近一天的呵欠。往常还有些民工样和学生样的男男女女来光顾她的店铺,离春节越近,来的人就越少了。旧货市场消费群,主要是来杭创业者、打工一族、本市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以及附近县郊的农民。“说白了,就是因为这里的东西价格便宜,吸引的当然主要是低收入阶层了”。
在业内人士眼里,这些消费群体可以归类为“过渡型消费者”:暂时居无定所,或目前无消费能力却有消费需求。由于旧货比一般的新货价位要便宜50%以上,其低廉的价位对于这一群体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而事实上,在国外,旧货市场吸引的人群还包括文化教育水平较高、收入较高、社会意识较强的环保型消费者,不受品牌、包装、产品外观等影响而更注重产品质量及性能的理性型消费者,爱好收藏的投资收藏型消费者等,几乎覆盖到社会的各个消费层面。
专家支招·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一位副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旧货资源库”已基本形成,尤其是在浙江这样一个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居民收入较高的省份,即将被淘汰的家电、更新换代的电子产品、由于居住环境更新升级淘汰下来的旧家具、各个商场及企业积压的服装等商品、普通家庭囤积的书籍、CD、服饰等,各项旧物资已经相当丰富。重新进行市场定位,重新认识旧货市场的消费特点,将有助于杭城以及全省的旧货市场进行产业提升,并吸引到更多的市民前往消费。
“淘宝”者很少可以“欢喜而归”
“实惠!”这是正在省旧货交易市场购物的市民孙先生对旧货市场的评价。两年前在城东的旧货市场,他曾以200元的价格买了一个全新的品牌热水器,至今它还悬在家里给家人的洗澡提供方便。不过他同时也说,逛旧货市场的次数还是少,一年也难得逛上几次。“因为这里离家太远,而且可供选择的产品种类太少了”。
在杭城各大旧货市场,主要经营的还是百货家具、厨房炊具、五金家电、电脑数码、二手手机等商品,被广大市民高频率点击的工艺品、字画、书籍、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民族服饰、CD、婴童用品、婚庆用品等门类的产品,并未曾在市场上有所露面。“市场上好的旧货太少了”,家具经营户林先生介绍,市场里的旧货主要是从那些走街串巷回收旧家电、家具的“流动大军”手里拿到的,里面的产品良莠不齐,而主动将旧货卖到旧货市场的市民少之又少。“与其花精力经营这些旧货,倒不如去一些厂家的库存里去挑一些虽然样式过时,但质量还不错的产品来卖”。在林先生的店里,80%都是新的。
而家住马塍路的罗大姐则有另一种说法———家里没穿过几次的品牌服装、尚未拆封的品牌化妆品等都堆在储藏室里,不是不舍得将它拿出来卖,而是不知道该卖往哪儿去。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也发现,约30%的受访家庭选择将旧货堆在储藏室,各有约20%的家庭选择将其送给有需要的亲戚朋友,及卖给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约15%的家庭选择将旧货丢弃,只有不到10%的家庭会选择将其出售给旧货市场里的商户。
专家支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陈老师认为,旧货网点不足,相当程度地制约了旧货的供需。目前市民和旧货市场的供需对接,主要是靠一些走街串巷的收废品者来完成的,如果能在离百姓生活最近的社区、繁华的商业圈附近,建立一些正规的旧货回收网点,老百姓的旧货物资能够方便、快捷地流动,旧货市场的货品种类就会丰富起来,产品的档次也有望得到提升。
旧物从哪里来,又能值多少钱
一提起旧货市场,在城西某企业工作的董先生就皱起了眉头。一两年前,他刚参加工作不久,新租了间房子,就在城西的便宜货市场,花50元钱买了一只据经营户说是“八成新、质量靠得牢”的床头柜。结果连续一个星期,他都被一股刺鼻的味道呛得睡不好觉,终于忍无可忍将之弃于小区的垃圾站。
旧货市场的旧货从哪里来的?值多少钱?卫不卫生?质量不好的话能不能退?使用中出现问题的话找谁维修?……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旧货来源信息的缺失,旧货价值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的存在,消费者对于旧货市场的产品质量及卫生状况,仍然心存疑虑。“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些床啊、桌子啊是谁用过的,有没有消过毒”,一位家具经营户坦率地表示。在这个市场,旧货不如新品卖得动,就是因为顾客对旧货的不信任。而这些新品由于是一些厂家的库存产品,或者是大商场里积压已久、即将被新品淘汰的商品,对于它的质量是否足够可靠,如何进行维修服务等,经营户们也做不到心中有数。
在北京、山西等地的一些旧货市场,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旧货市场的准入制,包括从事旧货企业的“准入”,旧货从业人员的“准入”,以及旧货产品的“准入”。比如太原南堰的旧货市场,就要求旧货必须持有发票才能进入。旧货市场实行‘准入’,将有助于培育市场信誉,打造市场品牌。
专家支招·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靳明教授说,由于旧货市场里的产品少有专门的机构来鉴定其质量,评估其价值,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比较容易上当受骗。比如说,一些旧货商贩对收购的产品进行拼装、翻新,当做“新品”来出售,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呢?由于旧货市场是一个“柠檬”市场(即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要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则有必要加快旧货价值评估队伍的建设,引入独立的评估机构及专业的评估师,这将有助于引领杭州的旧货市场往更为规范化的道路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