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破的“只涨不降”现象
“公交”,还不是六十年代出生的绍兴人儿时的回忆,他们还记得小时候回乡下,是要坐着船去的。
像现在的绍兴市公交总公司,1979年成立的时候,只有6辆车,23个人,2条营运线路。而眼下,这已经是一家拥有1800多名员工,600多部车辆、63条客运线路的大企业了,承担了市区80%的客运流量。
目前绍兴的公交票价,是2005年底一次协议涨价后的结果。事实上,早在2004年底的时候,几家公交企业就联合提出调价。“当时,公交车的起步价就是在一元钱左右。”王慧娟说。
2005年的油价上涨,公交运营的成本上升,使得企业要求涨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于是从当年12月1日起,公交票价上调到目前的水平。时隔一年之后,票价又再一次成了热门的话题。
讨论降价方案期间,王慧娟参加了市里相关部门对绍兴公交业进行的联合调研。调研的结果是,“绍兴的公交票价在全省属于中等水平,目前实行的票价与成本相比基本合理,公交企业本身没有太大的降价空间”。
于是,降价将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补助。
目前,整合农村和城区公交资源的绍兴,已经实现了交通IC卡一卡通。此次降价后,在起步价调整的基础上,公交卡打折的幅度还是跟以前一样。
在咸亨酒店门前等待生意的三轮车夫老姚有点郁闷了,他说以前短途客人嫌有空调的公交车贵,常常会坐他们的车,等到公交上车都是一块钱,愿意花四块钱坐三轮车的肯定会少了。
关心公交调价的,还有出租车司机们。来自市交通运管部门的消息,2月1日起,市区和绍兴县将再投放110辆出租车。绍兴市汽运集团参股的利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规模在绍兴的出租车公司中排名第二,此次就将新增15辆新车。
目前,绍兴市的出租车起步价是5元,另外收取1元钱的燃油附加费。
按照建设部等四部委的意见,“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间要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以提高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专家预计,公交调价之后,多少会影响整个城市交通的格局,“也许,这会是一场暗中博弈的开始”。
公交的“公益标签”
每天早上,平水镇上学的孩子,都在盼着“草莓阿姨”的车快点来。
“草莓阿姨”是开公交106路的女司机曹璐,她自己掏钱买了许多草莓型的装饰品挂在车厢里,很受农村小朋友的喜欢。所以“草莓阿姨”的名字就叫开了。
曹璐是绍兴“汽运公交”的第一位女司机,她驾驶的106路从绍兴市客运中心出发,通往二十多公里外的绍兴县南部的平水镇。沿途要停四十多站,一趟下来要跑55分钟。
在绍兴市的三家公交公司里,“汽运公交”的盈利状况最不容乐观。由于大部分线路都是往南部山区跑,除了早晚高峰人流量比较大外,平时载客量并不高。
但是曹璐觉得,对于平水的很多老百姓来说,106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规范、准时、安全的公交化班车,已经彻底淘汰了农村招手车、摩的等其他出行方式,成为农民们主要的出行方式。
“越来越多的农民要到市区打工,那些到树人小学、长城中学上学的孩子们,也天天要坐我们的车。”目前,106路的起步票价是1.5元,全程最高票价4.5元。
“开辟这样的线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盈利手段,”对于这一点,汽运集团的党委副书记甘祖德承认,“不过公交毕竟不同于其他,还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
“市公交”的负责人称,这次调价对于像他们这样有大量短途车辆的企业影响较大,在市区他们有2/5是空调车,去年该公司所有线路的客流量达到了8000万人次。
“调价之后,明年的客流量,肯定突破一亿人次。”这位负责人预计。
按照规定,公交企业“有责任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作为公益性的行业,难免要面对这样的“政策性亏损”。
按照四部委的意见,对于实行了低票价以及月票,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等减免票政策形成的公交企业亏损,“城市人民政府应给予补贴”。针对本次降价,绍兴市政府上周召开的常务会议里也已明确,由政府财政予以支持作为补偿。
从绍兴县方面得到的消息,县财政也将对该县的公交公司进行补贴。“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客流量的测算,必定会使用更加严密的办法”,王慧娟说。
“公交的公益性被明确认定”,被认为是此次调价行为中最大的收获。
这两天,“市公交”已经准备了14辆新车,准备投放到市区最繁忙的22路上。这条从绍兴市内最大住宅小区“快阁苑”出发的线路,已经全部用上了空调车。他们希望市民能用“一元钱”的价格,享受到最好的服务。
而等到明天出车的时候,曹璐也会尽量提醒那些从平水上来的农民,“今天的车票要便宜五毛了”。“草莓阿姨”希望,在山那头,会有越来越多双眼睛在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