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末年初,人们都会温情脉脉地盘点一年里发生在身边的“感动”故事,每一件平凡的往事、一个普通的人物,都会带给我们一年中最深刻的感动。
昨天,杭州首届“感动校园故事”评选正式结束,学生们用朴素的文字记录下曾经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个个真情故事,表达了在成长过程中领悟到的责任和感动。
这些“感动校园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份各不相同,有慷慨助人的好同学、有关爱学生的班主任、有不辞辛劳的食堂师傅,还有远赴非洲支教的年轻女老师。据杭州市教育局团工委副书记汪晓晴介绍,杭州有300余所中小学参与此次活动,最终入围的感动故事有60余个,它们讲述了校园里快乐、感人的学习生活,而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感动。
1000元存单捐给同学
孙斌是去年杭州第二中学高一年级的新生,但他却不幸在暑假里被确诊患恶性胶质瘤。
得知这个消息后,杭二中团委、学生会在开学第一周就发动全校师生为这位尚未谋面的同学募捐,而在所有捐款中有一张1000元的存单特别显眼。
这张存单的主人是谢茵同学,这笔钱是她的奖学金。谢茵的这个举动,立即引来众多同学的响应。最后,募捐的总数达到126453.72元。
校园小记者在采访谢茵时问:“是什么促使你将这1000元捐出来?你原本打算如何用这笔钱?”
谢茵回答说:“我是班级的生活委员,当同学们踊跃将捐款交到我这儿来时,我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而且我能拿到这笔奖金,也是因为大家的信任与鼓励,我希望将这份鼓励转交给孙斌同学。我原本想把这笔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学生。”
去年10月20日,孙斌同学正式报到,开始他的高中生活。
8个月的单人小灶
从2005年11月起到2006年6月高考结束,杭十一中的学生食堂一直为高三女生武竞岩开着单人小灶。
武竞岩是在2005年10月才随父母从外地迁到杭州的。但这位天资聪颖的女孩由于在初中时遭遇车祸,所以身体状况很差。
自从武竞岩进入杭十一中,学校就始终在关心帮助她。比如,由于她身体非常虚弱,每周能坚持到校学习的时间最多只有3天,然后得在家休息一两天,因此各个任课老师都会抽时间帮助她补上缺漏的学习内容。
此外,细心的班主任江信连发现,武竞岩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每天要跑四趟学校:早上送女儿来上学,中饭、晚饭都从家里做好送到学校,晚自修结束再来接一趟。
于是,学校主动为这个女孩开起小灶:早上,母亲把武竞岩能吃的菜做好带来交给江老师,食堂师傅负责加热;中午和晚上,食堂师傅把熬好的稀饭和菜送到教室。考虑她经常喝稀饭缺营养,食堂就间隔着为她煮面条、蒸馒头等等。
2006年6月,高考成绩公布,武竞岩考出了631分的高分,超过重点院校录取分数线50多分。她在写给学校的信中说:“在学校里,我感觉我是幸福的,这将是我人生中留下的最美好回忆。”
女教师远赴非洲支教
徐莉是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教师,去年她主动报名去埃塞俄比亚支教,这个举动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其实,徐莉在报名之前也有点犹豫,她就试探性地询问同学们的看法。结果,同学们都支持她去报名,就是在自己学生的鼓励下,她下定决心报名。
出发之前,徐莉老师又跟学生进行过交流。
有学生问:“这一年支教,你在经济上能得到多少报酬?”
徐莉回答:“工作并不是看报酬高低,而是看这件事到底有没有意义。”
又有学生问:“你觉得自己能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吗?”
徐莉回答:“这次出国助教,其实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同时也希望能让那里的孩子得到与其他国家孩子一样的学习机会。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年轻的徐莉老师让年轻的学生们更明白一个词语的含义: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