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统筹城乡发展百余家企业下山 六十万游客上山
www.zjol.com.cn
2007年02月06日 07:02:0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本报讯(记者张品方余姚市报道组龚宁叶初江)山区产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余姚市立足山区资源优势,走出“企业下山”和“游客上山”两步妙棋,四明山区从“包袱”变成了“宝库”。去年,10万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463元,比上年增长11.3%,连续3年超过平原地区农民的增幅。
大山深处的柿林村是四明山区巨大变化的缩影。虽然没有一家工厂,村里却依托国家4A级景区“丹山赤水”,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去年人均纯收入6700元。村支书沈炳荣算了一笔账:光门票分成,村里就收益14万元,还有100多名劳动力从业,并销售了大量农产品。
革命老区四明山是余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之一。市委书记王永康说:“企业下山带动农民下山,游客上山带来新观念上山。目前,四明山区形成了生态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新格局,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稳健一步。”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市里就立下“铁规”:四明山区不再新上工业项目,原有工业项目逐步下山。市里把山区定位为休闲旅游区和生态涵养区,3年投入上亿元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经过调整,四明山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1∶8∶1,发展为去年的2∶5∶3,去年一三产业GDP超过10亿元,比2001年增长一倍多。
企业下山进入园区,摆脱了信息闭塞、运输不便等束缚,还得到资金、税收等方面扶持,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几年前年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的宁波金鼎包装公司从鹿亭乡搬出后,去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成为宁波最大的包装企业之一。据统计,100多家下山企业绝大多数销售额翻了一番以上。此举还带动大批山农下山务工,松乐继电器公司职工褚后土说:“原先我家主要收入靠茶叶、竹笋,一年6000多元。跟着企业下山后,夫妻俩月收入就有3000元。”
目前,工厂已基本迁出四明山区,这里山更秀水更绿,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山上建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还被纳入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有60万中外游客“春赏樱花夏纳凉,秋品山果冬观雪”。在政府引导下,当地农民办起各类“农家乐”71家,去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直接收入1016万元,在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绩考核中获一等奖。
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山区各乡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前来建立各类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大岚镇生产的“四明龙尖”名茶,每年为农民带来1000多万元收入。“中国红枫之乡”四明山镇去年花木销售4647万元,农民人均花木收入4150元,连“红枫之国”加拿大和“樱花之国”日本也种上了产自四明山的红枫和樱花。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张品方 龚宁 叶初江
编辑:
陈天怀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