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张宏国去了趟台州市椒江区政府办证中心,咨询怎么样把户口迁回老家葭沚街道前进村。从学校毕业之后,他的户口就一直放在区里的人才交流中心。民警吴颖红递给他的受理编号,已经排到了2000多号。
截至目前,台州市所属椒江、路桥、黄岩三个区,有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结了迁户口回原籍农村的手续。这股“非转农”的潮流,在岁末年初一直话题不断。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乡村经济的活力,带动了新一波的人才流动走向。这批乡村大学生的“回归”,带有更多的理性色彩。
他们也承认自己有过留在大城市的梦想,但是许多人也发现,兢兢业业地在家乡工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个改变的身份
脚下的这片土地,林荣辉能感觉到它一点点地升温。
刚回到村里上班的时候,这个地方还是一片建设工地。他曾经被安排做这样的工作:晚上起来清点工地上货车的数量。
现在他已经有了一间独立的大办公室,桌椅摆设都很考究。显然林荣辉很忙,传真和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只有偶尔,他才会有时间走到窗口抽根烟,看看眼前的这个从当年那片空地上崛起的“方林汽车城”——去年,这里卖出了全台州40%的汽车。
从中国计量学院毕业之后,大学生林荣辉回到了他的老家——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他已经把户口正式转入农村,成为当地5000多名“非转农”的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一员。
“农民”林荣辉,对他来说,不单单只是户口本上改换的一个身份。现实生活中,他已经跟这个占地0.4平方公里,住着1010个村民的台州农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5岁的林荣辉,现在是台州市路桥区方林村党总支里最年轻的委员。
林荣辉们是一项新政策的受惠者。去年,台州市路桥、黄岩、椒江、路桥三区相继出台了《大中专毕业生回农村原籍落户实施办法》,对1995年及以后毕业(肄业),未曾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和区(县、市)属集体企业正式录用的毕业生,准予办到回原籍农村落户手续。
台州路桥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局长苏忠贵说,准许“非转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申请人的生活基础在原籍农村”。这也意味着,他们回乡落户之后,可以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和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苏忠贵说,现在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后,户口问题是自愿选择,不再强制迁往城市。因此,“非转农”只是解决一个时期内的特殊问题,是一项过渡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