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省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重点省份。“十一五”时期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行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积极引导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领域的全局性任务。
一、浙江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完善的产业体系。2006年,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共214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0亿元,利润总额130亿元,出口交货值313亿元。在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中,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9.9%,利润占9.8%。
“十五”以来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一批行业骨干企业。2006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24家,有7家突破了50亿元;利润超亿元的企业有18家,镇海炼化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年炼油能力达1800万吨。
二是发展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2006年,精细化工产品产值在石化工业所占比重高出全国10多个百分点,其中染料制造业和有机硅氟材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均居全国第一位。化学农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位;涂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三位;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轮胎制造业、颜料制造业等在全国均名列前茅。PTA、ABS树脂、ODS替代品、草甘膦、二甲基甲酰胺、乙基胺、氨纶、分散染料、阿维菌素等产品生产规模均为国内最大,并达到国际水平。
三是专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以石化工业园区为载体,化工生产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企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布局趋向合理。专业化工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浙江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完成了一期20平方公里的建设,形成上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宁波化工区、浙江乍浦石化工业区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四是临港石化工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临港石化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10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出口交货值37.3亿元。镇海炼化原油加工能力提高了400万吨,并形成45万吨PX的生产能力,年产100万吨的大型乙烯项目已开工建设;宁波乐金甬兴、帝人聚碳酸酯、宁波万华聚氨酯、台塑乙烯下游生产装置项目、逸盛石化PTA等一批临港石化大项目建成投产。
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成就显著,但仍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企业规模偏小,布局不够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污染减排和环境治理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企业还存在安全隐患;受初级石化产业发展滞后影响,行业的整体构架不合理;传统精细化工所占比重偏高,新领域精细化工、新材料制造发展不快。
(二)发展趋势
综观国内外,石油和化学工业面临四大发展变化:
一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石油和化学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密集,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和推动明显。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许多技术难题,都有赖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技术突破和支持。
二是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跨国转移和兼并、重组力度和广度加大。以欧美企业为主体的跨国石化公司,积极实施亚洲投资发展战略,调整石化投资结构和石化工业全球化经营格局。国际能源巨头几乎都在中国投入巨资。石油和化学工业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三是集聚发展成为世界化工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主要的石化大国都加快建设石化园区,将此作为国际通行的产业发展模式。世界第一大炼油化工生产基地——美国墨西哥湾石化区,集中了全国44%的炼油能力和60%以上的乙烯能力。比利时安特卫普石化区、新加坡裕廊岛石化区、沙特朱拜勒石化区、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园区和韩国的蔚山、丽川和大山等,都形成了石化工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更加突出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省建设的推进,如何实现石化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更趋突出。
站在“十一五”新的发展起点,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必须牢牢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和行业发展趋势,突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力争更好更快地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