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芒和伊莉莎白的中式结婚照。 郑晓群 摄 |
|
王文芒就是凭着吉他弹唱的功夫,掳获了伊莉莎白的芳心。 |
|
伊莉莎白与学校孩子们在一起。 |
英国姑娘游历到温州
金发圆脸的伊莉莎白·托马斯来中国之前,除了知道中国有个万里长城以及中餐好吃外,其他一无所知。但当朋友介绍她到中国温州教书时,她还是兴冲冲地背着旅行包就来了。
2004年11月,26岁的伊莉莎白成为温州英之辅语言培训中心的一名外教。此前,她已在英国、芬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任教多年,习惯了到处游历、不断变换、充满新鲜感的生活。
推荐她来中国的是英之辅语言培训中心的教务长,一位严肃的英国老头。他对校长说:Liz绝对是个好老师,但她在一个地方是呆不住的……
伊莉莎白也开始好奇地打量着温州这座城市,这是一个和自己以往游历的城市截然不同的地方,充满了东方异域情调。温州在中国只能算是个中等城市,可在伊莉莎白看来,温州已经是个很大的地方了,而且这里的繁华和热闹也和来之前的想像完全不同。一到晚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印象中似乎连伦敦也没有这样的景象。
在温州生活很方便,什么东西都买得到。温州的风光也很美,雁荡山、楠溪江的秀色,让伊莉莎白和她的同事们不禁大声赞叹。
当然,慢慢的,她也看到了繁华城市的另一面,于是,她在给新来的同事介绍温州时,不无调侃地说:当你看到人们穿着睡衣上街时,你不要感到惊异;当你看到年轻的妈妈让自己的孩子在路边小便时,你不要感到惊异;当你听到一个人大声地打着电话,好像在和对方吵架,而后来他告诉你其实只是在和亲戚聊天时,你不要感到惊异……
教书有方获“雁荡友谊奖”
伊莉莎白是培训中心第一个提出来要到中国的学校旁听英语课的老师,她想亲身感受一下中国的教学模式。
当她从一所中学旁听回来后,很有感触地说,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英语读写水平好,而听说能力差了。因为老师往往是一堂课讲到底,学生很少有开口说的机会;而一个班那么几十名学生,也确实没有人人发言的时间。她耸耸肩感叹道:这种教育方式和我老妈那时代一样!
她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活泼。虽然课堂上没有中文翻译,但她通过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孩子们交流得兴致勃勃。各种道具、游戏都派上了用场,她试图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开口的机会。小孩子们都迷上了这位来自英国的“美女老师”。
伊莉莎白的点子也特别多。她向培训中心建议:我们小时候接受过很多消防安全教育,我觉得这很重要。为什么不和消防单位联系一下,来给我们的孩子上堂安全课呢?于是,在取得消防部门的支持后,一堂消防演练课让学生们既学了英语,又了解了不少安全知识。
伊莉莎白成为校长和同事们公认的优秀教师之一。
2005年,伊莉莎白作为高级教师和培训中心的教务长一起,开始承担对温州英语教师出国前的语言培训工作。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赴英国雷丁大学深造,出国前要进行3个月的语言强化培训。
伊莉莎白投入了全副精力,参与制订培训方案,实施培训计划,不仅给老师们强化听说训练,还进行文化背景、礼节习俗的介绍。因为语言的运用脱离了对实际文化习俗的了解,往往容易闹出一些笑话。开始一些老师碍于面子,怕说错,在众多的同行面前羞于开口,他们就提议把老师们分开上课……
3个月的强化训练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参加过培训的老师们,在国外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
因为对温州英语教学做出的贡献,2005年12月25日,伊莉莎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她“雁荡友谊奖”的荣誉,这是一项为表彰对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设立的奖项。在市区华侨饭店,伊莉莎白满脸笑意地和另外11名专家,站在了领奖台上……
去年3月,市教育局继续委托伊莉莎白等主持骨干教师出国前的培训;去年秋天,伊莉莎白又承担了为瑞安市骨干英语教师培训的任务。
伊莉莎白对待工作的认真劲头,让大家佩服,而她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界线分明,更让中国同事感叹:她身上的确体现了英国人的严谨和坚守原则。在伊莉莎白看来,休息天就是休息天,休息天要开会什么的那还算是休息天吗?她很认真地提意见:“只有休息好了,第二天我的工作效率才会高。”
生性活泼的伊莉莎白,还是同事们中的“开心果”。十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教,课余常凑在一起玩闹,经常出些滑稽主意的是伊莉莎白;经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的也是伊莉莎白。同事们都说:Liz真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
父母飞来“审查”温籍男友
2006年6月29日,一个让伊莉莎白终身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10辆扎着粉气球、红绸花的三轮车在瑞安街头一溜驶过,车身上贴着的红双喜和“永结同心”字样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车上坐着的外国新娘更是那天街头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这一天,披一身洁白的婚纱,挽着父亲的臂膀,伊莉莎白缓缓走过红地毯,和瑞安小伙子王文芒缘定今生。
这场中西合璧的婚礼至今在瑞安传为美谈。两个主持人,一个用中文致辞,一个用英文翻译;来宾中有操着温州话、瑞安话的亲戚,也有金发碧眼满口洋话的外国友人;人们对新人既有彬彬有礼的握手,也有奔放热烈的拥吻——俨然一场中西文化交流的盛会在小城掀起了波澜。
婚礼上,主持人讲了这样一段话:据说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生伴侣的可能性则是六十亿分之一——可见,遇到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是多么不容易!
可是,他们遇上了,曾经远隔重洋、分处东西两半球的一对男女,在温州小小的蓝贝壳酒吧里,相遇相知,并从此缔结那六十亿分之一的缘分。
那是2004年的圣诞前夜,伊莉莎白来温州不久。而27岁的王文芒是个对西方文化充满兴趣的年轻人,当他看到邻桌一位美丽的外国姑娘时,便上前用英语问候。此后,两人经常在这酒吧里相遇。有一天,借着酒兴,王文芒怀抱吉他,弹唱了一支英文歌曲《天堂之梯》。虽然在婚礼上,王文芒“交代”两人相恋经过时,自我批评“弹得很滥……”,但不管怎么说,小伙子的热情友好和多才多艺,在伊莉莎白心间播下了情感的种子。
其实,读书时,王文芒的英语成绩很一般,但他对学习英语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我们总觉得这是门学科,怕一开口就说错;其实这是门语言,是交流工具,只要你说的别人能听懂,无所谓对错。
在这样的想法下,毕业于温州大学装潢设计专业的王文芒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和伊莉莎白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他们谈音乐、谈美术、谈生活……谈吐风趣的小伙子,常常把伊莉莎白逗得开怀大笑;苏州、北京、上海,一个个中国城市也留下了两个年轻人浪漫的身影。
王文芒的父母乍听说儿子和一个外国姑娘谈恋爱的“小道消息”后,简直无法相信:这怎么可能?他们告诫儿子:婚恋大事要认真对待,这不是闹着玩的!直到2006年1月,一对英国老夫妇千里迢迢飞到温州,找上门来,他们才惊觉:原来这事竟是真的!
伊莉莎白的父母亲自到中国“审查”未来的女婿了。王文芒的父亲顾虑重重。可不到五分钟,他就释然了:虽然语言不通,可看得出来,他们都是亲切平易的人,对儿子也很亲热。当时王文芒的母亲生病住在瑞安医院里,他们还赶到病房探望。伊莉莎白一家人的礼貌随和让王文芒的父亲彻底放心了。
伊莉莎白的父母也满意地离开了瑞安。直到这时,有了十分把握的王文芒才正式求婚。他记得很清楚,那是在市区时代广场对面的小草坪上,夜幕初降,行人稀少,他看准时机,拿出精心挑选的戒指,模仿着从电影里学来的情节,单腿屈膝……
洋媳妇成“优秀新温州人”
伊莉莎白要结婚的消息让她的中国同事大跌眼镜,因为以前听她聊天时曾说过,结婚干什么,生孩子干什么,一个人多自在啊!
喜欢自由自在的伊莉莎白是个典型的“月光族”,她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旅游上,几乎从不积蓄,有次甚至因为家里有急事,回英国的机票钱一时都拿不出来——是什么样的魔力让这样一个酷爱自由的异国姑娘心甘情愿套上了婚姻的“枷锁”?
伊莉莎白忙进忙出地办理结婚手续,还要跑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出具单身证明等等,异国婚姻的手续繁琐得多——同事们都看出来了,来自西方国家的伊莉莎白对婚姻大事的态度和中国人一样,非常认真。
他们把新房布置在了王文芒的老家瑞安。
非常凑巧的是,结婚第二天,英之辅语言培训中心在瑞安开办的分校就正式开学,已经担任教务长助理的伊莉莎白顺理成章地负责起瑞安分校的教学和管理。而王文芒也在瑞安和朋友一起从事电脑网页设计工作。
新房客厅里醒目的位置摆放着那把赢得了伊莉莎白芳心的吉他。她时时望着自己的丈夫,眼睛里是满溢的爱意:他是个很可爱的人,很特别的人……一堆形容词都套在了他头上。婚后,除了工作,王文芒几乎没有单独外出过,娱乐活动都是以两人为单位,同进同出,形影不离。他认识她所有的同事,她认识他所有的朋友。有美术专长的王文芒还帮着妻子一起布置学校环境,万圣节、圣诞节的时候,他在学校的玻璃上作画,好好地露了一手。
而在王文芒眼中,英国妻子比一般的中国女孩更独立、更坦率,有什么说什么,不拐弯抹角,不含蓄隐晦,而且,她不看重金钱。缔结婚约,除了一对戒指外,她没有提出任何有关房子、汽车、彩礼等等的物质要求。和她相处,王文芒轻松自在。连他的父母都说,这洋媳妇真朴素!
两人当然也有摩擦,生活习惯、社交礼仪等等,都有差异。王文芒觉得夫妻之间做点事帮点忙还要说“谢谢”多见外啊,可伊莉莎白说他对女性不尊重。
婚后半年多时间的朝夕相处,两人都在努力适应对方。王文芒尽量在细节上学习尊重女性,让自己更具有绅士风度;伊莉莎白则试着了解中国文化,依靠丈夫的翻译,她和曾经身为知青的公公聊天,谈中国历史,谈上山下乡,谈改革开放,她甚至学会了一点点的温州话。
不同的文化背景给婚姻的磨合带来的困难显然更大,但用伊莉莎白的话说:“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是的,只要有真爱,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快过春节了,这将是伊莉莎白在中国过的第三个新春。前两次她都是在杭州和朋友们一起过年,但这次,身份不同了,不仅是“温州媳妇”,还是“优秀新温州人”,和温州有了重重叠叠、千丝万缕的关联——“温州媳妇”,这是私人角色,天赐良缘,可遇不可求;“优秀新温州人”,这是社会角色,是政府对她努力工作为当地所做贡献的承认和褒奖。以前很多次评选的各类优秀新温州人,目光都是对准外来务工人员,这回第一次有三位外国人上榜,可见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已经成为温州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
将要第一次在温州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共度中国传统佳节,这让伊莉莎白颇有点新鲜感。小两口商量着要去备年货了,他们将和大多数温州人一样吃吃分岁酒、搓搓麻将、亲戚间互相拜拜年,真正融入到普通家庭过大年的氛围中……
一段异国良缘使伊莉莎白几乎成了温州的名人,本地新闻媒体纷纷找上门来采访。就在我们采访她的当天,温州电视台记者也来到瑞安。面对电视摄像镜头,伊莉莎白很配合,和学校里的小朋友一起用刚刚学会的温州话大声向观众问好:“大家—新—年—好!”
说完,她忍不住高举双手,露出了她一贯爽朗的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