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李琳
提到何佩英,在杭州武林广场晨练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71岁的她如今有两个头衔——一是杭州市下城区好来武群众艺术协会会长;二是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这两个头衔,何佩英很“受用”。用她的话说:“国家一级体育指导员是花了大工夫,认认真真考出来的;‘好来武’更是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老公可以不管、子女孙儿可以放一边,‘好来武’一定要管。”
“好来武”的当家人
“‘好来武’的意思很简单:觉得好,就来舞一舞!这个名字恰好又与我们锻炼的地点武林广场相关,一语双关了!”好来武群众艺术协会的名字是何佩英自己琢磨出来的,协会已经成立了近4年,如今提起这个名字,何佩英还是觉得很骄傲。
盘鼓、腰鼓、京剧、沪剧、健身舞……这些项目好来武艺术协会“奶奶”级的队员们个个能来,拿她们的话说,除了相声、杂技,她们“全能”。从以前只有三四十人的腰鼓队,发展到拥有200多名固定会员的健身团队,队员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些全归功于她们有个好管家——何佩英。
好来武群众艺术团的前身是天水街道腰鼓队,1992年,偶尔的一次照面注定何佩英要与腰鼓队结缘。
“那时武林广场就有一支腰鼓队,我看她们打得不得章法,我的急性子就起来了。”13岁开始学打腰鼓的何佩英曾是杭州工人文化宫业余文工团的一员,腰鼓技术堪称一绝。1989年从原省机电设备公司退休后,何佩英就有组织一支腰鼓队的想法。
“结果那时一号召,很多在武林广场打腰鼓的就都来跟着我学了。”开始是30多个人,几个月后,很多其它队伍里的成员全都转投何佩英门下。“我可没有刻意去‘挖人’,可能因为我们这里能学东西、气氛好,大家就都往这儿扎堆了。”
从此以后,腰鼓队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住萧山、滨江的健身爱好者也慕名前来。“到今天为止,大大小小的活动参加了几千场,获得荣誉无数。”何佩英告诉我们,“好来武”正式注册的会员是200多人,年龄最小的41岁、最大的已经78岁,由于人数太多,协会现在分成了4个班。加上分会会员,人数应该过千。“我们可以说是杭州最大的一支健身团队了,大型活动我们都能做到一呼百应。”
去年6月,何佩英带队参加全国老年嘉乐华健身大奖赛,他们的盘鼓表演“打”败了河南开封队,夺得金奖。“盘鼓可是人家的东西啊,我们能得金奖,大家都乐坏了。”
“严酷”的女统帅
早上6点半到8点,这是“好来武”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何佩英在建队初期就定下每天考勤的规矩,而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执行。“请假两天以内要向班长请假,三天以上要向我请假。”正说话间,就有一位家住南星桥的队员特地赶来向何佩英请假。
“不是因为我霸道,而是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才能做得好,健身锻炼当然也一样。”何佩英说,这条“不尽人情”的规定现在大家都能理解,反倒是有的人即使生病了还强忍着坚持来,“所以,我现在不是担心大家不坚持,而是要去关心她们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如果生病了,就劝她们要好好休息。”
在很多人看来,晨练就是大家有时间玩玩的事,用不着当真,但何佩英却是个要求高、有“野心”的人,“每次出去比赛,我都要求大家一定要得奖,否则就会被我骂。”
即使平时的训练,何佩英也很较真,每次队员有错误,何佩英都会当面指出。“都是奶奶级的人了,有时大声地对她们喊几句,事后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可我就这性子,大家也习惯了。”
不过,何会长生气是不过三分钟的事情,这是队里谁都知道的“秘密”。“都是为大家好,我们都能理解。”姐妹们没有一个人在心里给何佩英记着“仇”。
“自私”的何妈妈
在“好来武”,不管年龄大小,大家都爱叫何佩英一声“妈妈”;而在家则正好相反,三个儿女全管何佩英叫“何老师”。“她有两个‘家’,对‘好来武’的付出远远多于她真正的家。”姐妹们多年来一直为何佩英的付出所感动。“‘好来武’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现在有音响、有服装、有活动,没有何佩英全心全意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采访时,会员们告诉我们,这两天何佩英的老伴就在医院里住着院,而她却很少有时间陪伴在身旁。“我何尝没有歉疚,但因为有太多的事情放心不下,每天看到大家才放心。”71岁的何佩英早已当了外婆,不过她却没很少有时间去照顾宝宝。“说起来,她的心思真的全部都在我们身上。家里的事她管得少,可协会里有哪个会员家里有事她都必到。”说到这些,何佩英总觉得是应该的,团队能持续红火就是她的心愿。“最怕就是别人不理解,有时听到别人说我是‘别有用心’,我这样的性格也被气得掉过眼泪。还好,更多人都理解我支持我,我还有什么舍不得付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