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露天电影是不少人童年的美好回忆:满天星斗下,晒谷场上,或村校的操场上,拉一块银幕,就是电影院。从家里带张凳子,或就是那么站着,看得津津有味,一个晚上过得开心无比。
现在,政府把让农民看上电影当作为民办实事来抓,露天电影院又回到了浙江农村。去年全省共下乡放映电影11.7万场,观众达3840多万人次,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镜头一:农民的电影节
2006年10月10日晚上6时半,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的广场上,聚满了来自远近山村的群众。余姚市第12届四明山电影节在此开幕。
此后1个月,余姚市电影公司的六七支电影放映队,巡回在四明山区7个乡镇(街道)的70个村,放映了百余部电影。81岁的王老汉乐呵呵地说:“好久没看电影了,现在送到了家门口,还不用掏钱,真是好!”
每年的四明山电影节,当放映员们挑着放映机来到小山村时,村民们列队在村口迎接;当放映队在偏僻的石板坑村拉上银幕时,全村在家的108位村民有107人在现场等待……送电影进山区,就是把快乐带给了老区群众。
画外音:上世纪九十年代,浙江农村电影市场和全国一样逐渐萎缩。2000年,全省登记在册的农村电影放映队由辉煌时的几千支下降到1200支,并且放映活动极不正常。据省文化厅统计,当年我省农村集镇、乡镇影剧院、电影队放映活动率仅为19.9%,一年只放两三万场,大部分农民难得看上一场电影。
农民看电影的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注。从2002年开始,省委宣传部每年拿出几十万元为农民“买电影票”,在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万场电影下农村”和“优秀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省文化厅也对下乡放映实行场次补贴,我省农村电影市场逐渐走出低谷,放映场次逐年增加。
如今,有近1500支农村电影放映队活跃在浙江农村,农民在家门口看电影的次数越来越多。除了政府的公益性放映外,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影企联姻放映、配合活动的专题放映、喜庆电影放映、经营性放映等多种农村电影普及放映模式。
镜头二:老放映员放起了数字电影
2月7日傍晚,早早吃罢晚饭的三门县珠岙镇岭里村的农民们,拿着板凳走向村里的晒场。早去的村民放好凳子,就围到电影放映员陈云林跟前,老陈笑着和村民们打招呼,手上忙着安装音箱、功放和DMS服务器等放映设备。一位村民看着老陈摆弄的放映设备,好奇地问:“陈师傅,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陈云林自豪地说:“现在放的是数字电影!”
陈云林因为喜欢看电影而干上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24年来,他拖着残疾的腿,奔走于三门和天台的50多个村落,放映电影42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