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师斯特恩主持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警称,气候变暖将使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减少20%。而在万里之外的浙江慈溪,一位名叫朱俊辉的私营企业主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里正彻彻底底感受到暖冬带来的隐忧,这个历史上罕见的暖冬使他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冷饭”烧不热
进入2月以来,暖融融的冬日阳光让浙江人仿佛置身春天,却让生产取暖器靠“冷”吃饭的厂家遭遇“寒流”。
看着不断攀升的气温,朱俊辉一筹莫展:“冬天越来越短,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啦!”朱俊辉是慈溪市附海镇一家取暖设备厂的老板,附海镇是全国主要的小家电生产基地之一,素有“家电之镇”美称,朱俊辉的企业主要生产电暖器、暖风机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是典型的靠“冷”吃饭。
朱俊辉说,他们每年6月份春夏之交就开始生产,由于企业规模小,所以也没什么订单,基本上是靠自己对市场的估计来确定产量。2006年他是参照2005年的天气来生产的,但怎么也没想到会遇上这个前所未有的暖冬。“2006年我们的产值达到600万元左右,目前有200多万的产品积压在厂里,全国各地大约还有100多万元产品的积压,一半没卖出去。
“以往从腊月十五开始就会有一个月左右的销售旺季,2006年冬天只卖了不到半个月就基本卖不动了,全国各地都是这样,就说武汉吧,往年我们的产品在那里卖得很好,今年的销量却一落千丈,没办法,太暖了,好不容易下雪,第二天马上又是10多摄氏度,怎么卖呢!”
“损失?怎么说呢?虽然积压的产品还能放到2007年冬天卖,但仓库要租金、银行这边还要利息,算下来还是不少,至少2006年一年是白忙活了。工人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放假回家了,2007年冬天如果气温正常我看也要推迟到9月份开工,如果还跟2006年一样的天气,就不用生产了,能把库存卖掉就谢天谢地了!”对2007年的冬天,朱俊辉显然不是很有信心。
慈溪市附海镇是全国最大取暖家电生产基地,该镇8000户人家就有1000多家家电企业,其中近一半生产取暖家电。这个突如其来的暖冬让附海镇的取暖家电产业损失惨重,除了先锋这样少数几个能接到大订单的企业外,90%以上的企业境遇与朱俊辉差不多。据估计,2006年,全国家用电热取暖器起码有70%厂家的销售量少于2005年。
同样在这个暖冬中受伤的还有羽绒服生产企业。萧山萧然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岳均表示,这次暖冬的确是许多羽绒服生产厂家的心头之痛。虽然许多生产厂家考虑到暖冬因素减少了部分产量,但平均的销售比例还是不到生产量的30%,几乎只有往年销量的一半,售价也创下近年来的最低,严重影响了资金回笼,部分中小型企业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由于对暖冬毫无准备,今年整个羽绒服行业的销售周期至少缩短了一个月左右。
家电商家的部署被打乱
前天是腊月廿六,往年这是取暖家电卖得最火的时候,但在杭州的苏宁、国美、五星等一些家电大卖场,往年这个时候都放在最显眼位置的暖风机、电暖器,现在都放到不起眼的边上去了,而大多数超市则干脆选择提前撤柜。
五星电器浙江分公司的一位人士说,2006年冬天低温天气少,取暖家电受到影响显而易见。往年取暖家电的销售旺季要持续上一个月,但2006年取暖家电旺季时间只持续了半个月左右,往年要在2月底取暖家电才退市,今年估计春节前就要撤柜了。到现在为止,五星电器的取暖家电销售额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30%左右。
同样的数据也在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得到了印证。国美浙江分公司的销售数据显示,这个冬天,国美在杭州10家门店的电暖器总销量比去年同期下跌了三分之一左右。苏宁电器浙江分公司有关人士也表示,取暖家电现在基本上卖不动了。
专业气象信息会更吃香
2月初,“六九”头,应该仍是寒冬腊月,但2007年2月以来,杭州的气温用“暖风熏得游人醉”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2月6日,杭州最高气温超过了24摄氏度。2月7日更是达到25.8摄氏度,是历史同期的第四位。浙江省气象专家称,立春回暖是正常现象,但是出现连续几天最高温度超过20摄氏度着实罕见。与此同时,北京、南京、成都等地也纷纷遭遇百年不遇的暖冬。北京甚至创下了自1840年有气象资料以来、历史同期的最高气温纪录。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中国“温室”现象将会加剧。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3-2.1℃,2030年上升1.5-2.8℃。
由于体会到了暖冬带来的惨痛教训,不少厂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听说过有企业愿意花大钱去订制专业气象信息,但觉得自己也去花这个钱没多大意义。现在看来,花钱买气象信息来指导生产,还是有必要的。其实,早就有商业界人士表示,与价格、原料、消费态势、政策等信息一样,气象也是投资领域必备的一种信息,尤其是对于时令性强的商品。在发达国家,时令性强的企业经常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取天气信息,并以此及时制定、调整生产和营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