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刚放假,就有学生过来问我关于休学的情况,我一问才知道,他因为考试考得不好,加上才上大一,心理转换不过来,想暂时休息”,在杭某高校的陈老师说。记者昨天询问了一些心理医生,发现期末考刚结束,来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学生就多了起来,不光是大学生,还有很多中小学生也出现了一些情绪障碍问题。
新环境、期末成绩特别影响情绪
陈老师口中的学生是去年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里,全班只有他数学考试没及格,所以他动了休学的念头。
“我做班主任几年了,每届班里都会出现有这样想法的学生。”陈老师说,“他们大多由于刚刚进入大学,对新环境还不能适应,本来在高中都是有老师、学校严格管理的,现在到了大学一切都要自主管理,容易在学习、生活上出现问题;加上大多在高中阶段都是优秀学生,如果期末考试不好,对自信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有些人就会想用休学来逃避。”
大学生还可以考虑休学,但对中小学生来说,想休学就难了,因为这对他们造成的压力会更大。浙医一院心理科的胡医生告诉记者,前两天有个中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来了医院,因为考试没考好,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上课了。
学生心理焦虑的居多
据胡医生介绍,来医院看心理科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焦虑的问题。
“我们曾做过调查,患学习焦虑症的占被调查学生的43%,排在心理问题的第一位。主要表现为对老师课堂提问感到不安,睡觉时总想着明天的功课,考试前心理紧张,对考试成绩非常重视,一旦没考好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担心受家长批评训斥等”,胡医生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有些症状严重的孩子的情况是学校老师无法解决的,才到医院来求助;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有些孩子其实是需要治疗的,但还未被重视。
“有些孩子会出现手上经常出汗、经常头痛、很易疲劳、睡眠障碍、对自己的相貌缺乏自信、经常觉得肠胃不好、经常感到呼吸困难、由于紧张去厕所次数多等情况,许多家长认为这是小孩子常见的习惯,长大了会自然消失。实际上,这些毛病很可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对于有类似情况的,胡医生建议大家不要忽视,应该及时请专家来帮助鉴别一下。
利用假期进行心理调适
虽然最近出现情绪障碍的孩子多了,但心理专家认为这也是和刚刚期末考结束有关,除了找心理医生帮助解决问题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假期做个心理调适。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宽松,不要揠苗助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来培养;学校也应减轻对孩子的负担,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孩子玩耍、休息;此外,还可以多组织孩子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如孩子间的角色互换、角色模仿等,尽量多地让孩子体验轻松、愉快的情感,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针对小孩的心理,市第七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朱晓华建议。
而对于已经成人的大学生,胡医生建议他们,遇到问题最好多与人沟通,找朋友、老师聊聊自己的问题,有利于情绪的宣泄;另外,利用假期也可以出去玩一下,这对情绪的缓解会有帮助。
年后须防“开学恐惧征”
根据每年的经验,除了期末考后,在过了春节后、新学期开学前,学生还容易出现“开学恐惧征”。
“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反差从而导致的心理问题,称为‘开学恐惧征’,其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省立同德医院心理专家徐方忠博士说。
据了解,“开学恐惧征”的患者中最为典型的是刚入学的新生,这包括第一次背上书包的小学生与刚跨入高等学府的大一新生。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第一次进入一个不再以自身为中心的陌生环境时,心理自然会产生落差,所以产生畏学心理。另一部分“开学恐惧征”的典型患者就是大学新生,对他们来说,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区别,而且周围的“尖子生”特别多,高中时的优越感一下子荡然无存。
因此,徐博士建议大家,预防“开学恐惧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刚开学时老师与家长也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例如第一周时间里,老师们可以让孩子们多多交流暑假心得,安排的功课不要太满,好让孩子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徐博士说:“对学校老师来说,应该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在学校里多交些朋友,提高他们的团体认知度;而对大学新生来说,首先要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其次做好自我角色评价,找到自己在新环境的位置。父母们也不该再用‘老眼光’看问题,给孩子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