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跳蚤舞”,许多年轻人已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不过舟山市普陀区展茅镇的渔民张友强却记忆犹新,因为他的爷爷就是一名“跳蚤舞”高手。在张友强的记忆中,春节不仅仅是除夕夜震耳的鞭炮声,红包里的压岁钱,还有爷爷的“跳蚤舞”。
“跳蚤舞”是舟山群岛颇具魅力的一种舞蹈,是“船舞”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是双人舞还是群舞,它的基本舞步是大八字步半蹲跳走式。因其舞姿酷似蚤跳蹦,故而称为“跳蚤舞”。
张友强的爷爷是一位船老大,每年正月初一,是爷爷最高兴的一天——他要去跳“跳蚤舞”!四邻八乡的乡亲喜欢他的舞蹈。每逢新春来到,爷爷穿着鲜艳的古代服装,头缠草圈、手持竹片、腰缠白布;村里一个俊俏的渔嫂穿红衣、戴朱冠、一手持花伞一手持折扇。两人一个舞扇子,一个敲竹板,踏着蚤步,随着锣鼓和丝乐的节奏,表演出种种滑稽可笑的动作,让沿途观众爆发出阵阵笑声。
据爷爷说,“跳蚤舞”约产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每逢渔汛,千舟闹海,桅樯如林,有从上海、宁波、南京、福建一带涌入的各种戏剧曲艺,也有各种杂耍、百戏,舟山“跳蚤舞”由此始发衍生。尔后经过舟山渔民的吸收和改良,成为舟山群岛特有的一种海洋舞蹈。
爷爷在前面跳时,张友强和小伙伴们在后面欢笑着紧跟。轻松、愉快,风趣横生,噱头百出。爷爷双腿弓屈,大八字步蹦跳,仿佛渔船在大风浪中颠簸前进;而双肩的一耸一挫,又分明是在顽强地和风浪搏斗。爷爷曾说,海上生产十分艰险,生活也很单调寂寞,因此他们要大唱大闹,大跨步蹦跳,相互逗趣戏耍,自娱自乐。在舟山各渔岛,饰女主角的均是该岛最漂亮、最出众的姑娘,饰男角的是岛上惯于演滑稽具有幽默感的中青年渔民。表演时,男角在前,女角在后。女进男拦,女退男进,三拍子节奏,“嘣嘣嘣,嘣!”,“嚓嚓嚓,嚓!”。爷爷说,“跳蚤舞”光两个人是不能跳的,还需要鼓乐等的配合。需要铜鼓一面,一人背一人敲,还需砣锣、铴锣、狗叫锣、胖锣、砗子,这样,连跳的两个人一共就有9人,后面跟着一大帮人,扛旗的扛旗,放炮的放炮,沿途围观的是人山人海。一路跳去,越是人多的地方就越跳得起劲,使出浑身解数,侧跳、坐跳、睡跳。这样跳遍各村需三天时间。三天下来,表演的人就出名了。以后在路上走,九村十岙的人都能认出你,比现在上电视还要有名。
“可是这种情景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年轻人很少有知道‘跳蚤舞’的了。”爷爷不无遗憾。值得欣慰的是,“跳蚤舞”已被省文化厅列入民间民俗艺术重点保护项目,并被省政府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舟山各岛又重新拉起了“跳蚤舞”队伍。用不了多久,舟山渔民又能看到“跳蚤舞”,过个开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