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两年,虽然尚属职场“新鲜人”,还没有资深人士的阅历和经验,但那些初生牛犊已经在职场上创造自己的天地。
过完年上班了,那些平时像陀螺一样高效运作的新鲜人,经过短暂的春节小憩,又开始了各自忙碌的生活。记者跟踪几位“新鲜人”,听他们谈职场感想,发现每个人的精彩故事都可以写成小说。
跳槽,跳出人生新高度
人物一:
姜浩浩,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3年,跳槽4次,上海某文具企业公关经理,月薪10000元。
“现在这份工作坚持的时间最长,已经有快一年了。但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也会再跳。”姜浩浩毕业3年,工作换过4次,每次同学聚会,发的都是不同版本的名片,头衔也是换来换去。每年过年,他都等着公司的一笔年底分红,几乎与此同时,他也瞄准了“下家”,准备“起跳”。
“薪水是越跳越高的。”这是姜浩浩的一套理论。
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姜浩浩选择了上海一家刚刚成立的报社。“那时单位初创,待遇还不错。我负责采访NBA赛事,追姚明。为了采访,美国、香港、日本都去过了,经验也积累了不少。”跳槽的开始是就业半年以后,他被一个朋友挖去另一家报社做人才交流版记者,接触了诸多职业猎头以后,姜浩浩自己的择业观也转变了。
“以前觉得中文系毕业只能做做文字工作,其实人的潜力是不断挖掘出来的。”经过猎头的介绍,姜浩浩的第三份工作是一份外资背景的财经类杂志,经常接触商界成功人士,写深度调查的文章。
现在,姜浩浩又跳到了第四家公司。这是一家文具制造企业,规模不小,是2008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姜浩浩到那里做公关部经理。用他的话说,创业之前要先摸摸行情。于是,一贯运动装和棒球帽形象的姜浩浩开始了打领带提公文包的标准白领生活。
退学,但练就了同声传译
人物二:
王婀娜,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毕业,目前为教育部人才培养计划做翻译
“3月要带一批教育部人才出国培训。”王婀娜一年往返中德两国几次,教育部派出的都是全国选出的精英,而她负责他们的语言培训以及在德国的全程翻译。
伶牙俐齿,办事爽快。这是接触过王婀娜的朋友对她的评价。与很多人按部就班读书的成才路不同,王婀娜曾放弃留学、读研的机会,把语言能力锻炼得如火纯青,才成就了现在的“同声传译”。
别人都是从大学毕业以后开始赚钱,而王婀娜大学时赚钱一点不比职业人士少。大学期间,她翻译了两本德文书全部署名出版,这在当时只能做做野导游的同学中是值得羡慕的事情。
毕业时,她拿出自己的积蓄贷款买了北京的一个中套房,成了有房一族。同时,她又申请去德国留学。波恩大学就在多瑙河边,她寄宿在一对德国老夫妇家里,接触到了纯正的德语。那段时间,她的语言突飞猛进。但对于德国严谨的学制,有点无可奈何。“学士学位要6年,硕士就更长了。”一年以后,王婀娜就从波恩大学退学回国。
“语言跟其他专业或许不同,最关键在应用,我现在能够同声传译,这个本领可不是学到硕士博士就能掌握的。”王婀娜享受着语言能力带给她的自信。
但工作了两年后,她今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用她的话说,两年赚够了别人10年的薪水,读书可以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以后的路。
保守,却事业家庭双丰收
人物三:
刘如征,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西安某航空航天研究所工作
与那些毕业之后勇闯世界的精英们不同,刘如征就业有点逆向思维。前年研究生毕业以后,他带着女朋友从东北吉林闯到了西北西安。“主要是考虑生活成本。西安能安排好我们两个人的工作,单位还解决了一套房子。”
毕业后,女朋友晋级成老婆,在当地的一所高中做老师,刘如征又把独居的母亲接到西安,真正实现了事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双丰收”。很多朋友都说,刘如征的选择也是一种幸福。
原本,导师想留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看着那些博士师兄奔向上海,很快做起了房奴,刘如征放弃了读博的机会,硕士毕业就工作了。
“薪水虽然有高有低,但仔细想想,不管在北京还是在西安,每个月赚的都只能买一个平方米面积的房子,有时反而是西安生活安逸。去年,儿子出生了,这是我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