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后,老人步履蹒跚、听力不便,一个人乘飞机回到温州,几番打听找到温州市博物馆,将“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这幅由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朱益藩补写的关于“池上楼”的著名对联,以及池上楼诗稿等书画和诗集21件“宝贝”送到家乡人手里。
前天,建造温州名胜“如园”的清人张瑞溥第五代传人——今年86岁的张亦文,一生中第二次来到家乡,完成了送宝回乡的夙愿。
名联记录如园秀丽风光
“池上楼”坐落在温州积谷山西麓。公元422年,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在积谷山下开凿了一个水池,后人为纪念谢灵运而称其为“谢公池”,池畔楼曰“池上楼”。清道光初年,任湖南粮储道的张亦文高祖张瑞溥引疾辞官还乡,在谢灵运“池上楼”旧址旁购置田地,临池建屋,取名“如园”。园内假山、奇石、回廊并有“青草轩”、“怀谢楼”、“十二梅花书屋”、“飞霞山馆”,秀丽风光引来骚人雅士相互争吟,清代书法家吴山尊便是其中一位。
“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是嘉庆进士江苏全椒人吴-(号山尊)为永嘉如园撰写的名联,是如园中著名的对联之一,曾在家庭搬迁中遗失。为化解浓浓的思乡之情,也为了将文字传承下去,1925年,张亦文的父亲张之纲请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末代帝师朱益藩补写了此对联。
归还史料重游如园成夙愿
张亦文1921年生于北京,后定居河南开封,曾任开封市政协副主席,是开封土木建筑院的建筑专家,参与了河南清明上河园等重要建筑的设计工作。
1937年,16岁的张亦文随同父亲来温州祭拜祖先,第一次来到家乡,见到了对联中所描绘的“如园”。
“那时如园虽然已经是一个破败的大杂院,但风景依然可见,我父亲非常希望重修如园。”据张亦文先生介绍,他父亲一生记录了大量温州的故事和如园故景的考证,并特地邀请朱益藩补写了吴山尊的名联,而父亲过世之后,朱益藩补写的对联以及父亲的手稿等一齐传到了自己手中,归还史料重游如园也成了他一生的夙愿。
老人慷慨作诗抒乡情
时隔70年再次回家,著名对联和关于“池上楼”的诗稿、书画、书籍等20件文物几经辗转,终于回归故里。张亦文老人感慨万千:“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温州市博物馆专家介绍说,这些对联和诗稿将丰富“池上楼”的内涵,除了珍贵的艺术价值之外,对研究“池上楼”历史意义重大,尤其是这副对联,因为“池上楼”原有很多对联,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少。
“重游转瞬七十秋,人事凋零枉费愁。老迈已无鸿鹄志,青毡且保欲何求。假使如园不重建,何来康乐池上楼?盛世如园开锦绣,一方名胜焕温州。”参观了如今的池上楼之后,完成夙愿的老人慷慨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