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千百年来种惯了庄稼的农民,如今要来“种文化”了。这两天,借着闹元宵的喜庆,临安、嘉善、临海、新昌四地农民舞蚕龙、唱田歌、跳马灯、打篮球……亮出“十八般武艺”,敲响了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浙江在线网站联合推出的农民“种文化”百村赛开场锣鼓。
同时,我省临安市青山湖街道朱村等八个村向全省农民发出了《我们都来“种文化”》的倡议。
在临安,由蚕茧蚕丝组成、造型别致的两支“巾帼蚕龙”,舞出了蚕桑之乡的恢宏;千洪潘家的绿狮、南山的红毛双狮,雄壮华丽的造型、惟妙惟肖的狮舞烘托出祥瑞之气。现场,村民呼朋引伴,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大声喝彩。
在嘉善,原汁原味的田歌、传唱千年的宣卷、民间舞蹈……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民间文化节目,逐一在台上亮相。
作为分赛区的魏塘镇魏中村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老人们相互搀扶,孩子们手拉着手,一起赶来观看演出。在一片嘉善话中,还不时能听到外来务工者口中的四川、安徽等地方言。
在临海,上盘镇沙基村文化俱乐部大舞台前挤满了人,黄沙狮子、闹皇船、喜庆花轿、上盘花鼓等来自全市各地的传统民间艺术,来了个大汇演。没开场,来自各村的“能人”就切磋开了,演出时,台下有的农民一边看,一边模仿。
在新昌,小将镇里小将村文化中心前的广场被四邻八乡赶来的农民挤得严严实实。一边扇子舞、健身舞、跳马灯、武术“玩”得正热,一边捏惯了锄头的农民泼墨挥毫,落笔成章。家里备有相机的农民,像摄影记者一样,钻来钻去拍个不停……
现场农民们的欢笑、喝彩、热心参与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从省里,到市里,到农村乡镇一级,都很重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文化下乡活动红红火火。但是,送下来的电影、戏文毕竟只能闹猛一阵。今天,富裕起来的农民已不满足于只做文化体育活动的旁观者,他们还想做文化的参与者,迫切希望有一支“不走的演出队”、“常在的篮球队”,有自己能经常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
农民“种文化”百村赛,就是顺应农民的这一新需求推出的。活动将通过报纸和网络媒体,给参赛村一个亮相的平台,充分展示他们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及开展情况,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添把柴,加把火。
百村赛,意在吸引广大农民和村的参与。一个行政村就是一个舞台,农民是“种文化”的主角。整个活动将持续半年,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元宵节开始的启动阶段。参加启动首批参赛的八个村在篮球、田歌、象棋、剪纸等文体活动方面有着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有意愿把这些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我们热诚欢迎各地有兴趣的村,积极报名参赛,拿出本村“种文化”的书面计划和相关DV。
第二阶段,从6月19日端午节开始,对于进程较好较快的村,四家媒体将重点报道他们“种文化”的故事。
第三阶段为8月底、9月初的中秋节阶段,四家媒体将继续跟踪报道各参赛村“种文化”活动的情况以及各地的反响。浙江在线将把各村参赛计划落实情况和相关DV在网上展示,请农民、网民通过网络及短信进行投票。最后,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浙江在线等单位将按照网络、短信投票以及专家评选,决定获奖村的数额和名次。
农民“种文化”百村赛,重在参与。赛的过程,是农民和参赛村参与、提高的过程。赛的目的,是让更多农民群众来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把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