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道地村,全村有150多人皆习武,因为一年前一次意外的参赛,使这个出现在第四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上的农民队伍摘走了6金3银,从此这个隐蔽在天姥山中的小山村,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一个意外,让武术走向香港
3月初,记者在绍兴新昌县城遇见上道地村武术农民代表队的6个汉子,“我们刚刚去办港澳通行证,过段时间要去香港参加武术比赛了,村里还为我们集了资呢!”领队陈伟军的心情很不错,他说,现在队员们天天练功。
上道地村武术走向香港,还要从2006年的一个意外开始。
王永杰自小跟随父亲王焕千习武,大洪拳、小洪拳、少林棍样样精通。不过,自从20岁时王永杰到杭州打工后,这身城里人艳羡的拳脚功夫,他只是偶尔用来活动活动筋骨,权当健身。
2006年的一天,有人突然给王永杰带来一份宣传资料说:“看你也有两身拳脚功夫,有没有想过参加这次的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永杰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当时还在担任文化站站长的陈军伟,“村里那么多人会武术,何不组个武术队去参赛?”
初生牛犊不怕虎,当由村民王焕千、王永杰、王杏灿、王燕南等6人组成的队伍来到杭州,才发现,他们不仅是规模最小的一支参赛队,而且是惟一一支农民代表队,其他代表队,都是来自武校或武馆,196个参赛队伍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4个省市。
令人惊奇的是,这支农民队伍,居然摘走6金3银,其中王永杰的父亲王焕千和王燕南各得了两块金牌,从此,上道地的名字传开了。
路人中皆藏高手
蓝天、白云、碧水、梯田、宗庙、石板路……初次来到上道地村的人,都会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掩藏在天姥山中的上道地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
上道地村最权威的武术泰斗,应是63岁的王焕千老人。王焕千15岁开始习武,名下有100多名弟子,如今,他依然是精神焕发,打起拳来虎虎生风。
一位白发苍苍、长须飘飘的老人,背着钓鱼竿、小板凳,悠然地从树林中穿过。“他是我外公,已经80多岁了,功夫可好了,会耍响铃钗(一种武器),看不出来吧?”为记者领路的年轻人说。
禁不住记者的央求,老人决定耍上一段。一臂长的响铃钗,老人耍起来,呼呼生风,刚劲有力,让人近不得身。
都说上道地村男女老幼都习武,在上道地的练武场,记者问一名前来看热闹的中年妇女,难道你也会武术?妇女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天天都能看到他们在练,看都看会了!”随即耍了两招,然后不好意思地躲开了。
孩子习武,要签“坚持协议”
王焕千的侄子,54岁的王杏灿在2006年比赛中获得一金一银,和许多武师一样,他最大的愿望是让武术传承下去,“现在的人,越来越怕苦,能坚持蹲马步的人,越来越少。”
不久前,王杏灿要求他的两个徒弟签一份“坚持协议”,主要内容是,学武者必须连续10年坚持习武,一旦违约,就要在经济上进行责罚。
“过去,生活很简单,早上起来,上山下地干活,傍晚吃完饭,练功,睡觉。”王杏灿说,现在年轻人要打工,小孩要上学,没有太多时间练习。“许多徒弟,练了又跑,跑了又回来练,现在我这样的徒弟也不敢收了。”
如何让武术传承下去,是上道地村民面临的一个问题。
●乡村博客
上道地村,170户人家,人口500多人,全村至少150人皆懂武术,他们白天耕作田地,傍晚集体练武,并有舞狮传统。
据说上道地村原名“大刀地”,因村人大都会拳术和刀术,后人觉得刀名不好,又因为该村地势高,所以改成了“上道地”。
上道地武术从何来,有三个版本,一说是曾经有个东阳人来村里做裁缝,此人会武功,时间长了,村民都向他学习练武;二是村里曾经有个祖师在福建南少林当和尚,练就绝世武功,老年落叶归根,向村民传授武艺。
上道地武术队的负责人陈伟军则提供了一个更有武侠小说色彩的版本:在乾隆年间,村里有恶霸欺扰村民,三兄弟为了打败恶霸,到南少林学武,学成回乡打败了恶霸,从此,上道地盛起习武之风。
无论如何,目前上道地村因为一次意外的参赛而扬名天下,目前,上道地村的老人们最挂心的问题就是,他们的下一代,如何把书念好,又如何把他们老一辈的武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