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气氛不对,也会出大事情。昨天我在省新华医院急诊室就看到了一例。
丁大伯89岁,李大妈78岁,按照婚龄来算,金婚(结婚50周年)都早过了。
丁大伯以前当会计,性子慢,话也不多,家里经常都只听到李大妈一个人的声音。孙子的评价是:“奶奶人很好的,就是碎烦,嘴巴不停。爷爷很酷,一顿饭都不说一句话。奶奶说他,他也不还嘴,只会生闷气。”
昨天,老两口的午饭也是在李大妈的唠叨声里进行着。李大妈拿着筷子指指点点:“吃这个,吃这个……还有青菜,年纪大了蔬菜多吃有好处的……你鱼怎么不吃啊,我清早起来新鲜买来的……”丁大伯的脸越拉越长,吃饭的速度越来越快。
“哎哎哎,你吃得这么快干吗,赶火车啊!“李大妈又找到了新话题,丁大伯继续加速吃饭。没过一会儿,丁大伯的筷子忽然停下来,脸涨得通红然后变得铁青,摔倒在地上。
“噎牢了,噎牢了!”儿媳妇一边打120,一边找邻居帮忙,把丁大伯送到浙江省新华医院。刚到急诊室时,丁大伯呼吸心跳都没了,心肺复苏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医生说,他原本就是个老慢支,这次一边生气一边吃饭,速度又快,饭菜进了气管导致窒息,目前情况并不乐观。
有心理专家研究过饭桌气氛和健康的关系,还把常见情况分成五大类:
欢快型全家围坐,一边谈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令人心情欢畅的事情,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饭菜,心情格外舒畅。
缄默不语型默默在扒饭,静静地喝汤,谁也不说话,偶尔有人吭声,也无人应答,在沉闷的气氛中进餐,只把吃饭当作任务来完成。
争论不休型饭一端上桌,便开始餐桌上的论战。争论的内容,或谈家务,或品人物,或讨论社会现象,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达到“高潮”时,偶尔还会出现摔筷撂碗而去的现象。争论导致心情不快,影响食欲,久而久之,不仅家庭关系出现裂痕,还会诱发消化不良症或营养缺乏症。
训斥指责型最常见的是家长在吃饭时责备孩子成绩不好,或是做错事,孩子战战兢兢,声泪俱下。孩子气鼓鼓地吃饭,容易造成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及其他慢性病;如果口含食物,饭粒等还会呛入气管,出现不测,浙江省儿童医院曾经收过一个刚满周岁的宝宝,一边哭妈妈一边喂粥给他吃,结果噎住身亡了。
唠叨型常见于中年妇女及老人,一到吃饭时,想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便一边吃饭,一边唠叨,听者食欲顿消。
对照起来,显然是欢快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