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报讯昨天,本报做了关于“顺德、宁波《三字经》归属权之争“的报道,宁波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也表态《三字经》申遗工作早已进行了。昨天,记者了解到,鄞州区有关部门正在准备有关《三字经》的书面材料,将在明天之前向浙江省申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关评审工作将在本周内开始。这也就意味着,《三字经》明日将正式踏上申遗之路。
据宁波市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的有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其实在10多年前,广东方面已经提出了《三字经》作者应该是广东人的说法。最近,广东方面对《三字经》抢先申遗,这也让我们很受启发。这件事虽然带给我们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机会。”
鄞州区文化馆陈馆长也表示,近日引发的《三字经》归属权之争,不仅引起了宁波市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引起了省里有关部门的关注,“《三字经》紧急提上申报日程。”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宁波市文化部门还将就《三字经》开座谈会,商讨出版宁波版的《三字经》的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全国各地《三字经》的版本很多,宁波作为它的发源地,却没有自己的版本,实在可惜,出书也将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
《三字经》终将踏上申遗之路,但另一个现实却不得不让人清醒:即便《三字经》申遗成功,那又有多少宁波人知道此事,又有多少人在关注申遗工作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一直隐隐有些担忧,而这一担忧昨天经过本报记者在街头的随机拦访得到了证实———在拦访的30人中,有29人不知“申遗”为何物。《三字经》一事再次敲响了警钟,正如有关人士提醒得一样:申遗工作不仅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事,更重要的是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为生活在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骄傲。
《三字经》再次敲响警钟“申遗”不是一个人的事
本地学者前来支招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不妨学学《百家讲坛》
拦访
有9成人不知何为“申遗”
昨日,记者就“你知道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怎么一回事?”“《三字经》和宁波有什么渊源?”“平常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消息吗?”等进行了街头拦访。但让人遗憾的是,在记者调查的30位各个年龄层次的市民中,29人不知道什么是“申遗”,有25人不知道《三字经》和宁波有什么渊源,5位市民说出《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应麟,但其中3位并不知道这位大家就是我们宁波人。
支招
借鉴一下《百家讲坛》
对于不少市民不了解“申遗”工作,宁波本地学者戴松岳老师昨天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其实也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做法,或者以宁波本地方言类节目的形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通过通俗的方法传播出去,让市民接受。”
据悉,文化研究者、宁波大学兼职教授王重光将走上本周日的“市民大课堂”,为市民作《到底谁是〈三字经〉作者》的专题讲座,这也将是打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工作的头炮。王重光老师表示,作为文化人士,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义不容辞,“周日的讲座,我会从介绍《三字经》的历史、王应麟以及为何现在作者成公案等方面做解说,向阿拉宁波市民更好地宣传《三字经》。”
出招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处长汪志铭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势在必行,“宁波大多数的市民确实对申遗工作并不了解,但大多数宁波人和新宁波人深切感受到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城市。我们文化部门下一步的工作会落实到具体,让市民对宁波本土的文物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此外,汪志铭还透露,今年上半年,将命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以及进行表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也将建立。“我们将会和宁波的各大高校和社会科学界合作,更好地开发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