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孩子读书远比中国孩子轻松,他们上课模式不固定,老师管得也少……这是国外教育在很多人脑海里的固有“形象”。然而,杭州采荷中学师生近期的一次“德国行”完全颠覆了这个观念。当蒋德仁副校长带领41名师生,走进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布鲁克缪尔中学(一所8年制的综合性中学),他们“遭遇”了太多的“意外”。
意外一:课业并不轻松
布鲁克缪尔人文中学只有上午上课,下午时间孩子可以自由安排。当采荷中学孩子听到这个消息,立刻露出无比羡慕的神情。可当他们看到学校的课程表,完全傻眼了:早上8点半开始上课,下午1点半放学,课程排得密密麻麻,而且种类繁多,每个学生平均每周要上34节课,光语言学习课程就多达3门以上。连蒋校长都忍不住感慨:“我们学校初三的学生一周也就35节课。”
而更让孩子们惊叹的是布鲁克缪尔人文中学的考试数量,绝对不比中国学生少,一学年四次大测试,期间贯穿很多小测试,主课测试全部是笔试,最关键的是,这些测验全部都是“突袭性”的。
点评:用连续5个小时来上完一天的课,留一个下午给孩子们自由支配,可见老师是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放任自流,随时通过考试来进行检测又是给学生设的一道“槛”。对于总想把孩子留在教室、多学一课是一课的我们来说,的确有借鉴意义。
意外二:课堂活泼但不随意
采荷中学七年级学生陶梦怡进入德国课堂前,很自然地认为,国外课堂应该都非常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站就站,想走就走。
星期一,梦怡和同伴Julia一起去上课。教室里桌椅的摆放的确很随意,但第一节德文课一开始,桌子立刻被排列得整整齐齐,到第二节实验课,又被有序地排成环绕型,接下去又恢复原状。等到放学后,同学们都很自觉地把刚才坐过的椅子放到桌子上。不用指挥,一切显得井然有序。留给梦怡最深印象的还有举手姿势:一手高举过头顶,食指翘得老高,其他4个指头略微弯起。陶梦怡说:“他们的课堂是很活泼,回答问题也不用站立,但也只有举手被点到名才可以回答问题!”
点评:活泼并不代表随意,在布鲁克缪尔人文中学的每一堂课都渗透着一种“规则意识”,就如同散文的核心——形散神不散。我们现在似乎正在过多地注意变化课堂形式,注重多样、互动,但把一些本质的东西丢掉了。
意外三:教师教书更育人
一天下午,忽然校园内警铃大作,发生了什么事?蒋校长忍不住心里一紧,看同学们纷纷跑向操场,他也赶紧带着孩子奔向操场。其实事情很简单,有一个孩子偷偷躲在厕所吸烟,警报把他“揪”了出来。
蒋校长曾经有过疑问,在这么少的教学时间里,布鲁克缪尔中学的教师能教给孩子什么?还有时间育人吗?这个“校园警报”似乎给出了答案。学校专门准备一个奖惩海报,如果一个班在一周时间内没有任何一个同学出现抽烟行为,就可以在海报上贴上红色标签,反之则是黑色标签。
点评:育人并不一定要采用谆谆教诲的形式,偶尔利用一下“仪器设备”,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我们的老师不妨也学学这些招术。(21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