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北仑东南部,有一个叫梅山的小岛。岛上的梅中村是中国水浒名拳的发源地。在山顶广场或村里小道上溜达,稍不留神就可能遇上“武林高手”。
村民说,全村几乎人人都会一招半式,更有500多人成了武术发烧友。
村支书沈世天半开玩笑地说:“武术成了村里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村子里有这么多武林高手,就连小偷也不敢来了。”
张仁年:40载痴迷武术
见到张仁年时,他刚下地回来。听说我们是杭州来的记者,老张很快来了兴致,在天井耍了一套“罗汉拳”。
“武术是个好东西,能强身健体。村人都喜欢。”张仁年说,“就像我,一天不练,浑身不对劲。”
练武帮他治好了胆囊炎
老张今年63岁,是梅中村最好的几个拳师之一。他20岁入赘梅中村后,就跟着同村的沈根法习武。
“原先我身体一直不好,自从开始练武,体质很快好了起来。”张仁年说,2001年,他患上胆囊炎,严重时连续卧床三四天都下不了地,疼得死去活来。
家人都劝他歇歇腿,等身体好了再去练武。可老张说什么也不答应,坚持一边练一边治。没想到两年后,病竟然奇迹般痊愈了,身子骨也更结实了。
从此,老张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早上4点不到就起来练武,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有时连烧饭的时候也扎着马步。
200多名徒弟遍布国内
因为受老张影响,他的妻子、儿子个个都成为练武的好把式。二儿子张建南曾经获得宁波市少年组南拳第一名;他的孙女张朝佛今年只有14岁,也已经学会了洪拳、地方拳“闹天堂”、“少林十八式”等近十套武术套路。
这几年来,一家子经常应邀到外地参加一些演出。
最让老张自豪的还是,这几年来,他共收下了200多名徒弟,年龄最大的已经40多岁,最小的还不足10岁。
“村民占了绝大部分。”老张说,湖北、广东、四川等五六个省也都有他的徒弟。
2003年,7名土耳其人在杭州参加完足球赛后,专程赶到了梅中村,要向张家取经。老张找来同村的10多位习武者,在祠堂前摆起了架势,还手把手地教他们练了中国武术。
用武术丰富村民生活
早在1982年,老张就参加了全国农运会选拔赛。20多年来,老张共获得了10多个国家级、省级的武术比赛冠军。
说起这些成绩,老张却显得很坦然:“拿不拿奖牌并不重要,关键要让大家认识我们梅山武术。”
最近,张仁年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多套武术套路进行修改,除去部分重复动作。农闲的时候,张仁年还担任了学生武术培训班的指导员,不少孩子每天一大早就跑到老张家,拉着师傅去上课。
“村里的人一直都喜欢习武,这是多年来的传统。”张仁年说,“因为有了武术,大家的生活也更丰富了。”
郑植铢:想做“黄蓉”
天空阴沉沉的,飘着毛毛细雨。孩子们放学后,陆续离开了学校。
操场边的武术房,一个小女孩正聚精会神地打着拳。“这叫36技拳术。”打完整套拳后,小女孩顾不上喘口气,又从器械架上抽出一把刀,要给我们比划比划。
小女孩叫郑植铢,在宁波市第一届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她获得了刀术第6名。
12岁的郑植铢和武术已经做了两年“朋友”。“学校里开了武术课,大家可喜欢了。”
郑植铢和同龄的很多孩子一样,活泼好动。但一进入到武术中,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安静而专注。
“教练经常会把套路里的动作分解开来。每一个动作都让我们重复做上几十遍。时间长了特别累,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郑植铢说。
这个认真刻苦的小女孩被选进了特训班。
特训班的孩子每天早上要训练半小时,晚上还要训练一个小时。郑植铢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要起床习武。
“爸爸妈妈虽然都不会武术,但是一直很支持我。”郑植铢乐呵呵地说,“去年去参加比赛前,我在家里把比赛套路打了一遍,爸爸妈妈都说我打得好看。”
郑植铢说,“我喜欢黄蓉。我也很想拿一个冠军,尤其是世界冠军。”
对于郑植铢来说,学武术的意义也许并不只是因为兴趣。“现在,爸爸妈妈都不用担心我会感冒。”她说,“在学校里,同学们间关系越来越好,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乡村博客
离开北仑城区,约摸半个小时的车程就能赶到去往梅中村的轮渡码头。
村子地处梅山岛中心,共有3900多人。每天早上6点,山顶文化广场上就出现了一大批武术迷,或舞剑,或练太极拳,或捉对切磋,村民们多年来对武术的热情一直都没有褪去。
听老一辈人回忆,相传明朝中期,为抵御倭寇侵扰,梅中沈家族人就开始练习拳脚,一时间全村蔚然成风。
岁月变迁,武术如今成了村民强身健体和文艺表演的主要项目之一。2005年,浙江省武术协会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认定梅中武术是水浒梁山好汉拳中后遗,并正式确定梅山乡为“浙江省水浒名拳之乡”。
同时,梅中村还在村小学建立武术传承基地,聘请一些武术家担任专职武术老师。梅山小学更是推陈出新,用自编的武术体操代替原来每天的小学生广播体操。
采访期间,记者问村干部:“大家都会武,那要是有个小纠纷就动起手来了,怎么了得?”
村支书沈世天笑呵呵地回答:“村民们都很淳朴,他们懂得这个道理,练武并不是为了伤人。平时邻里间相互切磋,只会增进感情。”
根据村里的安排,今年暑假他们还将举办武术兴趣班,以武术和文化相结合的形式,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并形成特色文化组织。(22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