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女儿”和保姆的照顾,余佳任老人的晚年很幸福。陆毅 摄
在宁波江东区东胜街道王家新村社区里,住着一对特殊的老人,97岁的余佳任和75岁的余晴。即使在这里工作多年的社区干部,也曾经将她们当作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直到2002年的一天,余晴到社区为余佳任申请低保时,大家才知道,这位与余晴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竟然是她家以前请的保姆。
老主人与老保姆,经过53个寒暑,在两人之间的,是已割舍不断的浓浓亲情。为了照顾年事已高、生活不便的余佳任老人,余晴特意为这个老保姆请了一个保姆,专门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
“她就像我的母亲一样”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王家新村社区一幢普通居民楼的一户普通人家,见到了已经97岁的余佳任老人。老人的精神非常好,衣服整洁,房间打扫得很干净。见记者走进房间,躺在床上的老人想坐起来,但几次都没起来。她口齿清楚地向记者道歉:“不好意思,我这几天腰骨不太好,有一点痛,坐不起来了。”余晴为她请的保姆说,老人平常精神很好,常常在阳台上活动活动筋骨。
老人说:“没有余晴的照顾,我活不了这么长。” 75岁的余晴眼圈红了:“现在,我们两个人谁照顾谁已经不重要了,对于我来说,她就像我的母亲一样。”
这一对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的老人,已这样相处了整整53年。保姆照顾东家16年,东家赡养保姆37年。
1953年,余晴大专毕业后从绍兴老家来到宁波工作,不久便结了婚。第二年,即将生孩子的余晴需要找一个保姆来照顾,她想到了老家一个守寡多年又无子女的邻居余佳任。于是,那年43岁的余佳任到了宁波余晴的家里来当保姆。
此后几年,余晴又有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由于平常自己和丈夫的工作比较忙,余晴的4个孩子几乎完全由余佳任一手带大,几个孩子一直都把余佳任当成自己的亲外婆一样。日积月累,从小就没母亲的余晴也早已把余佳任当成了自己母亲。
“我们给你养老送终”
10多年后,孩子们都长大了,最小的一个孩子都进学校读书了,主人家需要余佳任做的活越来越少。余佳任60岁那年,她开始担心起来:主人家现在没多少活儿了,已经用不着保姆了,她也该回老家了。可是,离家多年,老家早已没有亲人,也没有安身之处,她该到哪里去呢?
好长一段时间,余佳任老人都闷闷不乐。细心的余晴察觉了老人的想法,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余晴和老人商量:“你在我们家做了这么多年,我们和孩子们都舍不得你走。你如果愿意,就和我们一起生活吧,我们给你养老送终。”
为了让老人安心,余晴后来特地把老人的户口也迁到了自己家,从此,她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了一起。
1987年,余晴丈夫在王家新村分到了房子,一家人搬到了王家社区。社区里的居民经常看到余晴扶着老人在小区里散步,一直到2002年之前,社区里的所有人都认为,她们是母慈女孝的和睦一家。社区一位居民说:“即便是亲母女,也有吵架拌嘴的时候。我们从来没听到过她们母女吵架。这女儿对老妈真是太孝顺了。”
申请低保才知“孝女”不是女儿
2001年,余晴的丈夫去世,年近70岁的余晴一个人微薄的退休工资要养两个人,有些吃紧。于是,她想到社区里去为老人申请低保。
社区一位姓金的干部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2年,余晴到社区要为余佳任申请低保。我问她:你给你妈申请?余晴说:‘她不是我亲生母亲,她是以前家里请的保姆。不过,她和妈妈没什么两样。’当时我感到非常吃惊,以为她在开玩笑。”
因为余晴一直待老人像自己的亲妈妈一样,而余晴的孩子们也一直都把余佳任老人当自己的亲外婆,一有空就来看她们,每逢周末,都回到家里陪两位老人吃团圆饭。
为老保姆找保姆
为了照顾“妈妈”,余晴先后两次为这个老保姆请了保姆。第一次是余晴第二个孩子出生不久,余佳任胃出血,余晴二话没说,请了一名保姆,照顾了余佳任两个月。余佳任老人90岁那年,因患脑血栓出现了偏瘫的情况,行动不便。此时的余晴也已68岁了,没有精力很好地照顾老人,于是,她想找一个保姆来帮她一起照顾老人。她在社区里先找了一个保姆,但是,有一次余晴回到家里,老人便委屈地告诉她:“这个保姆对我不好,你一走她就打电话,根本不管我。”余晴当即辞掉这个保姆,又找了一个人照顾余佳任。
如今,余晴一家人团聚时也是“四世同堂”了,一家人对97岁的余佳任这个“老外婆”都相当尊重。对于这位早已经是家庭成员的老人,余晴的话代表了一家人的心愿:“希望她能够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