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时间字画价格玩了个高空蹦极——巅峰时卖出就赚了;如果追涨时买入,画一直保存着,那么以目前的画价,投资者一定是亏了,而且是亏大了。
2004年、2005年,杭州的书画价格着实“疯狂”了一把,被业界喻为是浙江书画市场的“紫红2年”。2006年下半年,书画市场价开始一路下跌,当代画的价格更是跌到了高峰时的六成——3年时间,书画价格玩了一回高空蹦极。
2004年6月,陈晓轩在杭州的一次拍卖会上花120万元拍得一幅某国画大师3.7米长的山水手卷,交付9.1万元定金后第三天,他就接到了拍卖公司的电话,有人愿意出150万元的价格“赎”回此画。一个月后陈先生去拿画时,拍卖公司的赎画价涨到了200万元——30天内,陈晓轩可以在一幅画上赚80万元!
也是在2004年同一场拍卖会上,王晟经过三轮竞价以8.5万元拍得一幅当代画家的“蝶恋花”牡丹立轴,合约3.5万元/尺。2007年3月8日记者采访他时,他的情绪却比较低落——该位画家现在的作品价格大约为5000元/尺。
炒手们“一夜间”被套
王晟是杭州本地人,今年34岁,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花鸟、山水国画。从2003年开始,他被书画从谷底抛上了兴奋的巅峰,继而又在高空上被用力推下——在花鸟山水画价格的蹦极中,他尝到了疯狂炒作后带来的巨大风险。
“刚开始时,我也不相信那些价格是真的。”王晟是在2003年上半年开始,有针对性地收藏当代书画家作品的,当时有名画家的画价只在4000~8000元/尺。进入2004年后,杭州市场上的画价开始急剧地上涨。“几乎是一次拍卖一个价,原本几千元的单价,1年内就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王先生卖出了几幅内容重复的花鸟和山水画,然后开始在拍卖行和画廊内“上下求索”——2004年那年他总共购得当代花鸟画4幅,总价18万元,平均花销约2万元/尺。“蝶恋花”牡丹立轴更是以单价3.5万/尺的价格才拿到手——像这样的牡丹立轴在2003年的价格,基本只在5000元/尺上下。他说,当时的市场就是这个行情,而且还有继续走高的势头。“一方面自己喜欢,舍不得卖出;另一方面2005年时画价还在走高。”王晟还想再等等,希望找到更好的画时再把手头这些画卖出。
可行情并没有如他所愿,2006年6月,他几乎参加了杭州每一家拍卖公司的拍卖会,结果却让他痛心——国画价格似乎转入了急速下滑的走势。跟随大市,当代国画的价格下跌了20%~40%。“我都有点蒙了,怎么说跌就跌了,还那么快。”时间推移到当年10月份秋拍时,国画价格又下跌超过30%。就像当初2004年的上涨一样,2006年的下跌更让王晟不知所措。现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手中的画,今年3月初,几个行内人士给这四幅画的估价为5万~6万元——也就是说,如果要卖出,他面临的就是至少12万元的直接亏损。
王晟买的画,从2003年的5000元/尺,到后两年的2万元/尺,再到2006年的约6000元/尺,3年的时间字画价格玩了个高空蹦极——巅峰时卖出就赚了;如果追涨时买入,画一直保存着,那么以目前的画价投资者一定是亏了,而且是亏大了。
画价遭遇连续“跌停”
像王晟这样的并不是个例,玩书画价格蹦极的也不仅仅是当代画家的作品,甚至包括国画和油画的价格都从高峰一路下滑。2004年成交价达30万元的一幅名画,现在可能只能拍到10万元;20万元/尺的平均画价,现在却只能以3万元/尺左右的价格成交……
我们可以看看浙江一位国画名家作品近期在杭州拍卖会上的表现:除其特长的诗意山水画尚能维持10万元~15万元/尺,其他题材的画平均成交价在三五万元/尺。而2004年6月,同样是在杭州的春秋季拍卖会上,他的画一般都要超过15万元/尺。另外,以画驴著称的某北京名家黄胄为例,画价也一路下跌。其一幅尺寸为68厘米×45厘米的人物毛驴画,前几年可轻松拍到30万元。而去年,在杭州几场书画拍卖会上出现的2幅他的作品,其价格均没有超过15万元。
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尚且如此,其他的国画价格更是如强庄股跳水的K线图显示的那样,出现连续跌停。杭州某山水名家作品在2004年、2005年的拍卖价格基本为5万/尺,而现在该名家的作品报价在3万/尺左右,市场比较接受的价格却只在1.5万~2万/尺。另一花鸟名家在书画价疯涨的两年内,画价曾高达3.5万~4.5万/尺,而现在市场较认可的价格却在5000元~8000元/尺。
2006年开始,因为杭州书画价格出现连续下跌,许多拍卖会上的交易也出现了少见的冷清。浙江佳宝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朱绍华经理介绍,当年他们只组织了三次书画拍卖会,最为重头的春拍中400余件作品有45%以上流拍;秋拍中共200余件作品的成交额尚不足1000万元。朱经理说,这样大的流拍量于顷刻间出现,一时很难让市场接受。
大起大落的教训
2004、2005两年,这个近乎“发烧”起来的市场是怎么形成的?经历短短700天后,书画价格为什么逐步从高峰滑落并快速进入调整?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明轩机构执事、资深书画评论家范一民认为:省内乃至国内的书画市场其实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放开古玩流通后才形成的,之后的几年,海外“推手”频繁在国内收购了大量的字画,并间接导致了字画价格的上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的群体开始形成,他们成了收藏和鉴赏字画的中坚力量。”范一民说,这个时期的字画收藏开始有了更多的投资意识。“2000年之后,带有投机性质的书画投资行为出现,这集中表现在老板们对书画的抱团收购。”他说,企业、团体的集体出手投资书画,带有一定的投机性,随着书画价格被快速推升,市场的潜能开始集中爆发——“紫红2年”的疯狂炒作中,大部分字画的涨幅高达数倍。
“因为江浙等地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国内的字画价格飙升,在杭州市场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陈子达认为,就鉴赏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浙江得天独厚,杭州市场书画价格集体上涨地应在情理之中。浙江省收藏家秘书长贺善达则对“一度发烧”的书画价格“一夜探底”,有着自己的看法。“这归结于市场支撑力量的消失和股市行情的月月飘红。”他说,一方面投机者在“紫红2年”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另一方面投机者也知道沸腾的市场不可能支撑太长时间。两者结合再加上股市的行情看好,资金开始转型势在难免。“市场泡沫一旦失去某个相对强势力量的支撑,就会引发‘多米诺’现象,字画价格一跌再跌。”但同时贺善达也认为,大师作品、中青年画家的精品、一些特殊题材作品、较少见体裁的作品,价格会比较坚挺。
大部分行内专家都认为,目前的书画市场正处在调整期,这个调整期可能会贯穿2007年。“艺术品的增值率一般在10%~20%/年。远远超出这个比例,则可认为市场存在泡沫,或者投机炒作情况严重。”和大部分行内专家看法一样,范一民认为“紫红2年”的市场是一个投机加炒作的2年。因为这两年内几何递增的虚高利润导致了市场的畸形,而这个畸形不可能在2007年一年内得到完全矫正。贺善达也认为,字画的价格说到底,应当由艺术价值和珍稀程度确定,过分的炒作对市场和投资者都是一种伤害。“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市场低迷期对想介入书画投资的人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只要是精品,一定能经受市场沉浮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