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7日)下午3点多,走进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周根娣开口就跟记者说,“有个老太太摔得蛮重的,83岁,刚刚才把她女儿找到。现在这种情况你们媒体好说说的。两三年前,媒体呼吁过一阵子,叫老人出门带联系卡,一旦出了事,方便联系。这两年媒体说得少了,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两三例找不到家属的病人。”
老太太是中午11点半左右,在松木场王家弄菜场买菜时摔倒的,被120送到医院。抢救后老人清醒了,但她只能说出女儿的名字和大致的工作单位。
护士长和其他同事开始翻黄页、打114,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查到一家和她女儿单位有点搭界的单位,找到女儿的电话。
匆忙赶来的女儿看到老母亲躺在病床上,开始抹眼泪。她说,中午11点多,母亲看到天气好,说想到菜场转转,其实家里有菜,不需要买的,但老母亲还是出门了。
120医生沈林平说,老太太是在上菜场楼梯时摔下来的,头面部受伤,因为老人有高血压、冠心病,估计是因为缺氧头晕摔倒的。到昨晚7点多,老人经过CT等检查,暂时没发现脑部受伤的迹象,还需住院观察。
护士长说,医院急诊病人一半是骨折和心血管出意外的老人。像这位老太太的情况很多,在路上突然发病,身上又没有任何联系方式,医院联系起来很不方便。
有些病情较轻或年纪不是很大的老人还能说出子女单位或家庭住址,而有些伤得重的或年纪太大的,这点信息都说不出。
护士长记得,有位80多岁的老人只知道儿子单位是“计委”,其他一概不知,医生护士门只好大海捞针一样去找,很多时候要求助“110”、社区。碰到一些需要手术的老人就更麻烦了,因为术前需要家属签字的。
“过去的联系卡很实用,上面有年龄,姓名,家庭住址,子女电话,疾病情况,这样可以方便医生急救,联系起来也方便多了。快报呼吁呼吁,有老人的家庭,不妨让他们随身带一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