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家庭成员可单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杭州南星街道个性化救助路子值得借鉴
妈妈过世了,脑瘫的三弟生活不能自理,其他三个兄弟家境也不宽裕,于是把三弟推到社区解决。这下社区犯难了,这事谁来管?
这件棘手的家务事,难煞了杭州太庙社区的工作人员。最后经过社区协调,兄弟三人准备把老三送到拱墅区爱心老年之家,每月最低需要870元费用,除去老三每月低保金等590元外,还差300元左右,兄弟三人每人还需承担100元。
本报3月21日A9版报道此事后,引来众多读者议论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像这样的困难家庭,杭州还有多少?他们在面临困境又无从依靠时,谁能出手帮帮他们?
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06年12月底止,目前杭州市13个县市区(城镇)共有低保户9117户,16447人。但像太庙社区这样的特殊困难家庭却没有详细统计数据。记者走访了潮鸣街道、南星街道等多个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困难家庭并不少,具体表现为“老养小”家庭、因突发事件比如疾病等造成困难的家庭。
“以因病致困为例,因为现在实行的是事后救助,所以困难家庭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住院治疗前需提前垫付和缴纳的费用没办法筹集。”潮鸣街道工作人员张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七旬老人照顾残疾子女
杭州艮园社区的小健(化名),因为10多年前的一场意外,导致当时还是年轻小伙子的小健下半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一直靠母亲悉心照顾。社区另一位居民韩忠(化名),56岁,智力残疾同时还患有精神障碍。8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后,一直由妹妹代为照顾。可现在妹妹年纪也大了。
他们有着相似遭遇,也有着相似的担忧:等照顾他们的这些亲人老去,谁来接这个担子?
杭州新华坊社区的这户家庭尤为特殊。老人叫施文耀,今年76岁,他和老伴生了5个子女,却有4个是智力残疾。
走进这个三室一厅的老房子,施老一家围坐在桌旁。两个儿子和女儿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见到我们,三人朝我们裂嘴笑着打招呼,而施文耀的老伴却愁云密布。施文耀告诉我,老大、老二、老三是女儿,老四、老五是儿子。孩子们当中,只有老三是智力正常的。老二已于1998年去世。
老大、老四和老五,他们中年纪最大的55岁,最小的老五也已经45岁了。然而因为智力残疾,他们的生活根本无法自理。从吃饭、买菜到洗衣服,一切的生活琐事都由两位老人包办下来。
老人说,因为担心孩子们迷路,所以尽可能地少让他们出门。他们也很自觉,最远的就是去一趟武林广场。“老大20岁的时候,走丢过一次。幸好碰到个认识的好心人把她领回来。”
老人说,因为政府的各项救助,加上一家人身体都还健康,现在家里的经济情况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大好转。可精神上的负担却让两位老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我们不怕别的,就怕我们身后,他们几个怎么办?”老三自己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而且经济也不宽裕,能自己顾好自己就不错了,其他几个孩子连钞票都不认得。“万一哪天我们老两口……以后的日子真没法想象。过一天算一天吧。”
“老养小”家庭有救助新办法
针对这些特殊的困难家庭,杭州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杭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中的下列人员,可以本人作为户主,单独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
无生活自理能力、靠父母及兄弟姐妹抚养(扶养)照料的成年未婚重度残疾人员;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照料的、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人或尚在校就读的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与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父母共同生活的未婚、离异或丧偶的成年子女;城镇居民家庭中无就业能力、与离退休父母共同生活的未婚、离异或丧偶的成年残疾子女。
也就是说,像新华坊社区施文耀老人家的特殊情况,施大伯可以为没有收入和生活能力的大女儿单独办理低保,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能以户为单位。
另外,施大伯担心自己夫妻过世后,子女无人抚养,按照他的情况,可以申请为子女入住福利院或者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
“每年杭州市的春风行动就要投入2000多万元,2007年前3个月,低保保障金投入平均每月200多万元。”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即使一些困难家庭不符合市级救助的标准,也可以申请区级、街道的救助。“对困难家庭的救助并不是单靠民政部门就能解决的,而需要劳动保障、残联等多个部门共同合作。”
个性化救助解燃眉之急
杭州南星街道最近一次统计,在享受三级救助之后,仍然困难的家庭有31户。为了救助这些家庭,街道通过各种形式、渠道筹措100万元帮扶救助基金,并推出了一项专门针对辖区弱势群体的特殊的救助形式——“个性化救助方案”。所谓个性化,就是根据每户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设立特定的解决帮扶方案。
街道民政科工作人员朱鸿名解释说,以居民汤尧林为例,本人失业,因脑中风住院,自负医药费11107元,即便申请了医疗救助、春风行动,救助后他仍然要承担6600元。
“政府给予的补助是一方面,对于一些无收入、重病的家庭来说,这只能减轻相当部分的困难。而我们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另一部分的难题。像汤尧林,我们为他制定的救助方案是:街道爱心银行救助2000元,街道帮他联系帮扶对子,每年资助现金1000元,街道慈善超市定期为他提供生活用品。31户家庭,每户的帮助方式都不一样。”
朱鸿名说,帮助这些已经享受政府各级救助但仍因各种原因贫困的家庭,目前最难的就是资金和人手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我们正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并且成立了8个责任小组,包括就医救助、就学救助、就业救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