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到溪口村蹲点的第一天。溪口村位于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1194.6米)南麓,是东阳市的东大门,由溪口、明星、西坞、勤丰、胜和、黄泥园等6个自然村组成,共1077户,2698人,约五分之四人口居住在平原,其余居住在山区,经济状况居全市中下水平。这次蹲点最大的收获是从群众身上学到了一些最质朴的精神,深受教育。
首先,受到了一次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翻山越岭来到了位于海拔600多米的西坞自然村,该村共125户,330人。村民们近年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或在家的种植高山蔬菜、香榧、茶叶、白术等经济作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修道路、架电线、铺水管、通有线电视,办了许多实事。看到村11名党员干部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倾听他们如数家珍地讲述创业事迹;看到村民们天亮匆匆出门,天黑踏实回家的景象;看到村民们家境虽不富裕,但显现在脸上充实淡定的神态,使我想到艰苦奋斗这个词用在他们身上是非常合适的。
其次,受到了一次勤耕苦读精神的教育。勤耕苦读是东阳精神的主要特质,在溪口村得到了充分体现。溪口自然村村民俞新武几年前得了尿毒症,失去了劳动能力,虽然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作保障,但治疗费用支出仍然较大,加之家里还要赡养70多岁的老母亲,一家主要以其妻马新花做豆腐为生,但仍不放弃供养儿子读大学。这种勤劳敬业、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溪口村随处可见,加上刻苦好学的精神,至今该村已培养出100多名大学生。联想到中学语文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所描写的东阳读书人的情况是符合事实的。
第三,受到了一次和谐豁达精神的教育。今天到村敬老院看望91岁的老太太何宝妹,当我表示慰问和祝愿时,她激动得地流下了眼泪,连声说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现在的日子比她老伴在世时过得更好。后来,到山区看望王正华(60岁)、沈梦光(53岁)夫妇,两人都因病致残,不能行走,但从他们矍铄的神态,整洁的居室和庭院里晾晒的物品来看,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仍然是乐观的。还有一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开村党员干部座谈会后,许多村民都力邀我去看看“刘氏祠堂”。我们“从命”去看了,这里已改为老年活动室了,有宋政和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的宋敕的《江南第一家》和宋元祐九年春的《七世同居》等古匾。据记载,在北宋时,刘氏七世同堂,最多时一家人数达到500多人,而且家庭和睦。我想,这个村群众互助合作好,社会秩序稳定,同以前的传统和后来的教育息息相关。
当然,要学的肯定不止这些,这仅是直观想到的而已。我想,当我们履行执政职责、实行领导的时候;当我们行使手中的权力,为群众办事的时候;当我们以教育者的姿态对群众进行宣传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人民群众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当好人民群众的学生,才能尽到应尽的责任。
(3月30日,蒋永志记于虎鹿镇溪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