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50多名干部最近因为“扫地不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其中15人被撤职,40多人分别被调离工作岗位、黄牌警告、通报批评以及诫免谈话。一场源于“城乡清洁工程”的“问责”风暴,在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3月29日新华网)
“不扫地,就扫人”。因“扫地不力”被离调或免职的竟然追责到了处级领导。如此“暴风骤雨”凸显了此次广西推出的“城乡清洁工程”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动真碰硬,成为转变干部作风的突破口,抓到了要害、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可以说,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之初,许多干部以惯有的思维来视之,认为这不过是发发号召下下文,搞些应景式的工作就行了,思想上漠然视之,行动上吊而郎当,以致于群众举报多次,问题依旧、矛盾依旧。
而且,一些干部官僚作风、衙门习气日重,习惯于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拿着电话指手划脚地“遥控”工作,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部署工作,至于落实得怎样,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则鲜有亲自到现场看一看,问一问。这应是众多官员“扫地不力”被问责的原由了。
“一庭不扫,何以扫天下?”确实,因“扫地不力”遭免职既不值也不该。然而,作为执政为民的官员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百姓关心的事、群众感兴趣的事,那么干部就有责任、有义务尽职尽责地做好做实。倘若连扫地、捡垃圾之类小事都不愿为之,甚至根本不放在心上,谈何去为民排忧解难?
为政之道,贵在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城市的一堆垃圾、一条臭水沟,尽管称不上宏大工程,却直接关乎百姓利益,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进而反映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小事不小,小事见作风,小事见精神,小事体现为民情怀。只有这些小事做好了,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当前,各地正在大力整顿干部作风,这种整顿能否收到实效、得到群众的好评,最关键的就是像广西那样毫不留情地“动真格”,真正让干部从思想上、行动上“振聋发聩”、“触及灵魂”。
对群众身边的事无动于衷,就得“动”人了。其实,任何一项工作都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