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签下一个这么大的单子是捡了个馅饼,今后公司可以更加快速发展了,没想到冒出这么多事,反而打乱了公司的正常运作。”本周,杭萧钢构的副董事长潘金水、总经理陆拥军均向记者表示了他们对于杭萧钢构目前处境的无奈。
也许这就是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所必须承受的压力和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可否认,浙江民企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是最为活跃的一股力量。但是从目前正深陷危机之中的杭萧钢构,到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苏泊尔,以及因涉嫌虚假信息披露而遭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浙大海纳,我们都可以看出浙商从产业到资本的路并非一蹴而就。
杭萧钢构陷入
从未有过的危机
跟很多浙江民企一样,杭萧钢构也是从小作坊一步步踏踏实实发展壮大的。公司前身是由单银木于1986年6月在萧山办起的小作坊,生产打火机外壳、简单的环保设备、啤酒厂的发酵罐等。2003年10月该公司公开发行2500万股A股,并于当年11月上市交易,募集资金28100万元。
走过20年风雨的单银木和他的杭萧钢构,在迈入第21个年头后却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外界对天价合同铺天盖地的质疑;对公司高管信息披露的质疑;对公司是否联手庄家操纵股价的质疑;直到最后公司股票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虽然杭萧钢构在3月26日、29日,以及4月2日、4日连续发公告对外界的质疑再三澄清,但是4月4日,他们还是接到了证监会对公司股价异常波动进行立案调查的通知,公司股票当日开盘一分钟即遭紧急停牌。4月5日公告称,证监会“对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要求公司予以配合。”
“证监会是对公司股票二级市场进行立案调查,而不是对杭萧钢构公司本身立案调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杭萧钢构总经理陆拥军周五召集媒体记者表示,“证监会仅是以通知书的形式告知公司,除了之前要求提供高管及亲戚的材料外,目前没有要求公司进一步提供材料。”
然而,外界并不会对细节太过计较。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杭萧钢构股票复牌后连续两天的缩量跌停,接下来还有几个跌停仍未可知。
除了股票的连续跌停,证监会的立案调查还使杭萧钢构的正常经营受到了影响。陆拥军表示,目前收到了中基公司现汇647.33万美元,按照双方约定,中基公司接下来将支付杭萧钢构一笔2.2亿元的工程款,但现在还未到账,可能与公司近期受到许多质疑、公司股价异动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因素有关。虽然两者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方中基公司对杭萧钢构的判断。
而更要命的是对公司声誉的影响。“立案调查对我们跟中基合作的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负面影响已经蔓延到了其他订单上。看到立案调查的消息,很多客户都以为公司有什么问题,虽然我们是清白的。”陆拥军显得有些无奈,他们还是希望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够尽快走上正轨,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钢结构领域上。公司将全力配合证监会的调查,使事情尽快水落石出。
水性不熟让一些浙商很受伤
目前仍处旋涡之中的杭萧钢构,并不是浙商在资本市场中呛水的个例。前两年的苏泊尔(002032)以及浙大海纳(000925)的教训,对于很多资本浙商来说依然是并未逝去的影子。
作为浙江民营企业上市浪潮的参与者之一,苏泊尔终于在2004年8月趁中小企业板开通之际成功上市。时年8月17日9时30分,首日上市的苏泊尔以发行价开盘后即告下跌,收盘大跌8.27%。成为沪深股市8年以来第一只上市首日直接跌破发行价的个股,创下了新股跌破发行价最快的纪录。
此次苏泊尔发行3400万股流通股,中签率仅有0.05%。不过,谁也没想到,3万多投资者幸运中签后的结果竟然是马上成为套中人。首日大跌也使苏泊尔的流通市值蒸发3434万元。
“股价为何下跌”成了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最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除了当时的“特富龙事件”,发行价偏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时主承销商兴业证券就表示,由于发行市盈率是当年年初就定了的,而后来市场经历四个月的调整后,平均市盈率已经大幅降低,所以,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苏泊尔发行市盈率定得偏高。
如果说苏泊尔的尴尬是外因导致的话,那么浙大海纳的陨落则更多是自身的问题了。2005年4月14日,浙大海纳正式发表公告称,已接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公司因涉嫌虚假信息披露一案,我会已决定对你单位(个人)立案调查。”跟杭萧钢构一样,浙大海纳在收到立案调查通知后,公司股票马上出现连续跌停。
据了解,浙大海纳原名浙大辰光,主营单晶硅制品及半导体元器件,并于1999年6月在深交所发行上市,为浙江大学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之一。借助上市的契机,浙大海纳股东大会通过审议,正式更名为浙江浙大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辰光到海纳,充分显示出了公司经营者对于海纳上市后前景的看好。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内,投资者却并没能感受到浙大海纳海纳百川的气势。由于受世界范围内半导体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海纳的产品销售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也使得公司业绩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而在浙大海纳的管理层出现变动之后,公司的对外担保和互保也开始频繁起来,并先后为海越股份(600387)、航天通信(600677)和华盛达(600687)的贷款进行担保。而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可说是对海纳近年来频繁资本运作的一种清算。
从产业到资本的漫漫之路
当年在外界质疑和流言四起的情况下,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对某媒体的记者说了一句足以让很多浙商引起警觉的话:“苏泊尔做实业起家,我们对股市一窍不通。如果政策允许的话,我真想将这些股票全部回购退市,不要再玩这样的游戏!”
的确,浙商要实现从产业到资本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目前同样面临外界质疑的杭萧钢构,公司的高管本周也向记者表示了几乎同样感慨。杭萧钢构总经理陆拥军说:“我们都是搞实业的,原本以为埋头搞好公司的生产经营就可以了。可是通过这次事件后,让我们觉得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除了搞好生产经营之外,还必须加强与媒体以及投资者的沟通。”
做实业你可以埋头苦干,但在资本市场上还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披露。上市,使此前一直不顾及透明度的浙江民营企业发现,透明度将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很多实业浙商向来以低调行事作为自己的准则,在这一点上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也是如此。此前,我们很少在媒体上听到单银木的声音,遗憾的是,他们也把低调沿用到了上市公司中来了。
记者了解到,“天价合同”事件以来,杭萧钢构公司曾两次想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说明,但由于各种担心终未能实现。即使公司在3月27日首次举行了正式的新闻说明会,可公司高层并未就大家的疑问给出回答,而是采取了拒绝记者提问的回避态度。而在正常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杭萧钢构给人的感觉总是遮遮掩掩。一个公告出来后,后面还需要再出公告对前一个公告进行说明。
从产业到资本,浙商如何才能优雅地转身,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小平表示:“上市是中小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要走这条路,企业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市。”
按照现有的上市体制,对于原始股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说公司一上市,发起人就“凭空”有数亿元的资金落入腰包。当然,上市有利必然也有弊,公司走向公众是一把双刃剑。通过上市让更多的人知道公司,也有了更多双眼睛盯住公司。
对于没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不习惯按规则做事、不注重自身形象,或只想通过上市套现的企业而言,上市更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企业亏损、由于不遵守法规而遭谴责甚至锒铛入狱、由于不良行为或现象被曝光而使企业形象大受损失等。
“因此,对于浙江的民营企业,我们鼓励他们上市,通过上市规范企业行为、整合社会资源、求得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提醒民营企业家们,要量力而行,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不要让上市成为企业走下坡路的开始。”(0810701)
记者手记
深蓝的大海里有成群的大鲸鱼自由出没;东流向海的钱塘江也能游弋众多“身材颀长”的中华鲟;而秀美的西湖里却只能容纳一些“身材肥短”的鱼群。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水有多深鱼有多大,反之亦然。
杭萧钢构、苏泊尔以及浙大海纳三家浙江上市公司的呛水各有不同的原因,不过教训却同样深刻。从产业到资本之路,上市只是开始。而更多的浙江民企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的时候,在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影响力的同时,是否做好了在深水中涉水的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