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纪委的电脑可以实时采集到审批、招标、采购等重要信息,利于随时制止不正常行为
杭州市近几年积极探索构建网上政务实时监督平台,目前已基本实现对行政许可(审批)、资源交易等公共权力运作过程的全程监督。有关专家最近考察评审时认为,这一探索既创新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方式,又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各部门的权力运行,是源头防腐的有效做法。
杭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杭州是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的城市,特别是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市直部门实行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行政审批业务日益普及。针对这一政府管理方式的新变化,2004年初,市纪委提出开发网上政务实时监督系统,以加强对政府部门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实时监控。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到去年底,已陆续构建网上行政许可(审批)、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审批及交易、产权交易、药品采购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六大监督子系统。有了这一监督系统,有关部门一产生业务数据,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网电脑就能在5分钟内采集到这一数据,真正做到了“实时”监察。
据了解,这一监督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有关权力运行中的关键点,设置了“预警监督”这一功能,及时捕捉和发现“非常态”信息。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杭州市纪委、监察局的执法监察室看到,两名工作人员打开电脑,用密码进入建设工程交易监督子系统后,屏幕上出现了“非公开招标”、“非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最低价未被公示”、“报价预警”、“重新招标”、“重新评审”等9项“非常态”的监督指标,涵盖了建设工程交易全过程的重点环节。
杭州市纪委副书记陈章永告诉记者,自从将涉及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各政府部门业务流程接入这一监督系统后,监察人员在办公室上网就可看到所有项目招投标的具体数据和相关信息。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符合规范的行为被予以放行。而不符合法律法规,存在上述“非常态”情况时,系统中有关预警信息指标将显示为红色,以提请监察人员注意。
去年7月份,杭州市郊一条公路工程公开招标,有29家单位报名,7家单位入围,最高报价为1.129亿元,最低报价为1.098亿元。市纪委、监察局干部在建设工程交易监督子系统上看到,这一工程的“非常态”信息栏中,“报价预警”这一监督指标显示为红色。监察人员立即通过系统查询,发现最高报价与最低报价仅相差310万元,两者的比例仅为2.83%(低于通常的5%)。后经进一步查证、核实,这一工程存在“串标”嫌疑。在重新招标后,最低报价显著下降,一次性为国家节约资金1027万元。
为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事中监督”,这一监督系统还具备视频功能。记者看到,只要点击系统的“视频监控”窗口,工作人员立即就可以对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等领域的各招投标现场、评标场所进行实时的图像和语音视频监督。各招投标现场、专家评审现场的情况,都被同步录音录像。
中纪委、监察部信息中心主任张荣久等评审专家认为,杭州推行的政务实时监督系统,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手段的突破、创新,使监督效率明显提高,监督成本大大降低。过去,纪检监察人员往往是听汇报、查资料,再加上明查暗访等手段开展监督检查,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用科技手段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陈章永说,2006年,杭州市全年仅在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就达到17107项次,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招投标的建设工程项目达1292个,而市纪委、监察局负责这项工作的不到10人,如不借助这套监督系统,要真正做到有效监督,难度可想而知。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电子政务组处长张望等人认为,杭州推行网上政务实时监督系统,其作用除了全程监督、预警纠错外,还规范了行政行为、推进了政务公开,起到了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作用。
记者在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采访时,不少窗口单位的办事人员都承认,这一监督系统就像一对“电子眼”,24小时盯住有关部门的权力运行,这对大家是一种无形的“震慑”。据杭州市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副主任黄华林介绍,推行这一监督系统两年来,对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投诉,执法监察室只接到两起,而前些年每年总有十几起。
叶明介绍道,今年,这套监督系统将向杭州市所辖的区、县(市)推广,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对接的政务实时监督网。
叶明说,开发和应用这套监督系统,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取得政府各部门的理解、配合和支持。杭州市纪委刚作出这项决策时,也有一些人、一些部门有抵触心理。因为被监督者往往有回避监督的心理,怕被发现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对此,市纪委多次召开协调会,统一了思想,让大家明白这是在源头上预防腐败,最终使这些部门都纳入了监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