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也是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典型写照———家住华侨城小区的徐女士,早在9年前就开始实施了她既定的“择校计划”,如今,为了她女儿能顺利进入向往的中学,又将面临第三次搬家。
9年前开始酝酿计划
徐女士今年40岁,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处于奔波之中。之所以奔波,一切为了她的宝贝女儿。
也许是环境的影响,9年前女儿诞生的那一年,徐女士就开始为她女儿的上学问题作起准备来。当时,徐女士一家三口还是在乡镇租房过日子,两夫妻齐心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到城区去,让女儿进条件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3年后,两夫妻通过自身努力,不但有了积蓄,还双双跳槽来到宁波,各自找到了满意的单位。
第一次择校忍痛屈服
两夫妻都相中了江东的一个五星级幼儿园,于是他们在附近小区买下一套住宅。为此,徐女士不得不每天早起从江东赶到海曙上班。
从幼儿园到小学,徐女士又经历一场“煎熬”,虽然户口所在地的小学也不错,但不是徐女士心目中的理想小学。为此,她反复权衡,最终,因为自身经济条件所限,无力再次买新房到理想小学的入学地段,只得忍痛屈服。
第二次择校前途未卜
时间如梭,如今女儿已经读到3年级了。徐女士立即打听起女儿所在小学的对口初中,得知该中学与自己期望值差距很大,徐女士不由得心急起来。两夫妻一商量,决定中途择校,他们看好东恩中学,决定先在海曙租房子,再把女儿从江东现读小学转到一所东恩中学的对口小学。
然而,四处打探消息后,徐女士得知,等女儿小学毕业后,也未必能如愿进入东恩中学,原因是每年的义务段中小学入学政策都有所调整,一切还是未知数。
彷徨之中,徐女士又开始考虑在海曙买房子,总之,无论如何也要让女儿读上理想的中学。
盲目择校要不得
记者了解到,随着新一轮入学高峰的临近,择校热又开始暗流涌动起来。
花这么大的精力为孩子择校有意义吗?记者采访了各区教育部门人士,有多位校长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普及性的知识教育,虽然目前各区、各校之间存在一定的教育资源差异,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无可厚非,但因盲目择校而付出巨额代价,或手段极端就值得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