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们的钱用在了哪里?2007年,我们的钱又将用向哪里?
《关于杭州市及市本级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成了本届人大代表翻阅研究的重点。
2006年,杭州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600亿元,达到6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7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支出76.66亿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支出的钱,主要用在这些地方: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2006年,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社会保障支出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市级社会保障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近20%。
其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专项资金1.1亿元,投入4600万元,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
推进城市化战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市财政投入21.27亿元,用于支持“五纵六路”整治、德胜快速路、石椥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名城强市”建设。2006年,市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市级卫生经费投入3.23亿元,比上年增长63.1%,用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钱还用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小钱”换“大钱”。
市财政全年投入资金5.23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导和促进杭州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投入4.52亿元,用于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第三产业发展。这些项目扶持培育成熟后,将给杭州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按目前财政体制测算,2007年,杭州市本级可用资金为86.6亿元,安排财政支出预算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
这些支出,很多与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
比如,在原有基础上,医疗卫生支出将增加约12%,努力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确有保障,医疗费用下去、医疗质量上来”目标。
教育支出将增加13%左右,促进师资资源均衡;科学技术增加37%左右,培养科技人才,打造高新经济。
社会保障和就业增加约15%,要让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位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高。